p9032 发表于 2019-4-30 11:02:12

京西,开凿在峭壁上的石佛岭古道(图下)

摄影:光影骑士王                         拍摄时间:2017年10月3日

01
京西石佛岭古道蜿蜒崎岖依山所凿,归属于京西古老西山大道 ,现存大约还有五百米长,约三米宽,一边是绝壁,另一边是用石头垒砌的矮墙,防止从此经过的骡马滑到悬崖下。而悬崖之下曾经就是波涛汹涌的永定河。在坡度大;石块铺就的路上,每隔两三米栽立石一排,即可疏导雨水,防止顺路而下冲刷道路,又可防路上石块松动下滑。当年在古道上驮队、马帮行走的蹄印深刻清晰,蹄窝密布保留完好,是难得的远古印记。途中有一山垭口,是在峭壁之上凿出2米多宽的石槽,两壁高约近两米,石槽中露出的山岩路面上散布着不少深深的蹄窝。站在石佛岭上,可见两山夹一谷,门斋铁路、公路、永定河和丰沙铁路依次可见,蔚为壮观。石佛岭古道地势险要,保存之完好应该为京西古道之最了,是京西古道非常具有观赏性的人文景观。


沿古道崎岖前行,当接近西边出口处时,可见山体岩石上刻有修道碑记四方,成于明万历六年。一碑首雕刻三尊佛像,石佛岭就因此而得名。





02
    沿古道往西北路走右侧(因我是站在路上往来的方向拍的,所以墙在图的左侧)就出现了二、三尺的护墙,墙外是数十丈高的悬崖,崖下是门板铁路即门头沟至板桥的铁路,它旁边是109国道,再往外就是几乎干枯的永定河故道,对面半山腰是丰沙线两条铁路。



03
    往前有一深沟,原称“断龙沟”,后改为“桥子沟”,过沟桥涵高10米,桥名得胜桥,为清同治十年(1871)被洪水冲毁后重建。传说曾有一飞贼叫侯金龙,在皇宫作案被发现,潜逃至此,被村中张姓人抓获,为避皇上“真龙天子”之讳,往上报告时将“断龙沟”改名为“桥子沟”。



04



05
    从脚下的古道往北,依次为门板铁路、109国道辅线、永定河故道、丰沙线铁路,形成了一幅古今立体交通图,浓缩了我国交通发展的历史。你会感到你是在时空隧道中穿行,在交通博物馆中散步。



06
    标准的古道原貌:蜿蜒崎岖,一边是绝壁,另一边是用石头垒砌的矮墙,类似现在山区公路转弯处的防护栏,防止牲畜滑下深涧。每隔几米栽立石一排,以防铺路石块松动下滑,这也是古道经久坚固的诀窍所在。





07
古道最具岁月蹉跎印证力的非蹄窝莫属,那是数百年的负重骡马与骆驼伴着萧萧铃声一步一步踏出来的。其中风口庵的蹄窝阵最使游者震撼,石佛岭的蹄窝在古道也很出名。





08



09



10



11



12
继续往前走,经过在石灰岩山体上开凿出来的“石门”古道。光滑的岩石上有一个个凹深的大蹄窝。这里是一个风口,顺着永定河河谷西来的风直灌而来。据老人们讲,这里冬天刮风时,能把人和牲口掀到崖下,或者能把人冻死,曾流传着一句民谣:“天下十三省,冷不过石佛岭”,还真是这样,本来没什么风,但到此处风就大起来了,我一路拍照过去,又往回走来进一步体验一下,好傢伙!风更大了,有5、6级以上,这还是来时没风的情况下,而且贼冷。听说过了这山口过去路边有个小酒铺,供过往客商饮酒御寒,这处遗址没看到。





13



14
深深的蹄窝



15
悬崖上的古道



16
一边是绝壁,另一边是用石头垒砌的防护矮墙,防止人畜滑下深涧。



17
往下看,头晕!



18



19
    石佛岭又名石窟山,明《宛署杂记》称其“在县西九十里。山临浑河(即永定河),壁立千仞,一径上通,仅可容足,俯视河水,最为险阻。有一石窟,名般若堂。”在此修行的高僧明安禅师率弟子募化四方,劝人行善修路。上至朝廷司礼监太监,下至当地官员、百姓积极响应,纷纷出钱或出力,于明万历六年,将这段险路拓成坦途。为表彰众人修路功德,在一面崖壁上镌刻连体四碑,记录修路之事和施善芳名。其中一碑之碑额刻的是三尊佛像,石佛岭及其该段古道由此得名。



20
一碑额上刻的三尊佛像



21
过了四块摩崖石碑,前面古道也到此为止了,原来随着开采煤矿的大规模进行,唯利是图的思想使得人们上山开采矿石,把古道破坏了。碑刻得以保留完全是偶然,据说当年炮眼已凿到附近,安放炸药时意外失手将放炮的炸成重伤,从那以后没有人再敢打这块石壁的主意了。遗憾的是西去的古道,也随着被削去的半面山体嘎然无踪。







22
过了四块摩崖石碑后,古道经历采矿炸炮的洗礼,前方的路已荡然无存。



23
穿过西石古岩村返回,探访古佛岭古道旅程结束



24



2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京西,开凿在峭壁上的石佛岭古道(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