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33|回复: 1

门头沟西峰寺、庞潭古道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159

帖子

68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85
发表于 2016-3-4 15: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p9032 于 2016-3-4 15:34 编辑

门头沟西峰寺、庞潭古道



         北京市门头沟区有一个不大的小村子——苛萝坨。村子的历史很悠久,明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村落,村子位于太行山向华北平原过渡的山窝中,有几条古道在这里交汇,这些古道是通往西山古刹潭柘寺和戒台寺的重要通道,可以想象这里也曾经是商旅往来、香客云集的所在。现在,虽然京原公路从村旁经过,但是,村子里却是非常宁静,要不是村子旁的几处农业观光度假村和国土资源部培训中心的缘故,这里的宁静恐怕很难收到外来的干扰。

西峰寺

西峰寺


    潭柘寺和戒台寺是多次去过的,走的当然是京原路。在京原公路出现之前,人们进山上香主要经由庞潭古道进山,后来潭柘寺成为皇家寺院,皇帝往来京城与潭柘寺之间走的也是这条道。现在这条古道还有一段保存完好,石板和石块铺就的路面依然平整,古道两旁是田园和农舍。小心翼翼的走在这条古道上,前后都看不到人影,不由得放轻了脚步,仿佛怕惊动已经沉睡的历史,忽然传来的阵阵犬吠还是打破了沉静。

                         庞潭古道


   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潭柘寺是著名的皇家寺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有数条大道通达北京城。其中的一条因是从石景山区庞村渡口过永定河,故称“庞潭古道”。此路东起阜城门,经八里庄、古城村、石景山、庞村。(按明《宛署杂记》记载,庞村旁有杨木场,即晾晒存放马口柴的地方。从山里采伐,结筏顺永定河漂流而下,在杨木厂附近打捞上岸,晾干后运往京城。)过河后再经卧龙岗、石厂、西峰寺、罗喉岭、东村、平原村、潭柘寺,再往西至十字道与西山大路中道(玉河古道)会合后至王平口,与北道并合后一路西去,故庞潭古道至王平口又称西山大路南道,是西山大路主干道之一。至今,西峰寺前至罗喉岭(俗称罗锅岭)的一段古道保存完好,可供游览。西峰寺以东的路段,可行车辇,现已被公路覆盖。

西峰寺

西峰寺


  苛萝坨村的北面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寺,叫做西峰寺,过去曾经是戒台寺的下院。西峰寺始建于唐代,现在是国土资源部的培训中心使用。我们到西峰寺内游览是与培训中心的门卫交涉后才得以进入。现寺内虽有天王殿、如来宝殿等,但亦非昔日之物,佛像也已荡然无存。

西峰寺

西峰寺


西峰寺

西峰寺


   西峰寺到了清末开始败落,恭亲王奕訢在戒台寺养病时曾经捐资维修戒台寺殿宇,这样,戒台寺住持就把下院西峰寺总送给了恭亲王,用于死后的墓地。可是奕訢死后朝廷赐葬昌平的麻峪村,这个墓地就没用上。后来奕訢的次子载滢到戒台寺躲避庚子之乱时,游览西峰寺后还曾赋诗缅怀。载滢死后继承了恭亲王的爵位,葬在了西峰寺。再后来,载滢陵寝的地宫被挖掘,现在据说是唯一开放的清代亲王的地宫。

西峰寺

西峰寺


                                 地宫的门券

西峰寺

西峰寺


                                地宫中的棺床

西峰寺

西峰寺


     地宫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被打开,后来,进行了整修,目前是北京唯一开放的王族贝勒地宫。地宫坐北朝南,由大块青石砌成券拱,进深5.63米,宽5.9米,高5.18米。券顶有一块青石已被打掉,那是盗墓贼留下的盗洞。墓门的门楣是一块巨大的长方形铸铁,墓门由整块汉白玉雕成,每扇高2.97米,宽1.52米,厚0.19米,重达两吨以上。墓门外有砖护墙。地宫建造十分坚固。棺床与墓室同宽,汉白玉质地,进深2.78米。棺床前是神河,长与墓室宽度相同,宽为2.85米,深度为0.30米,神河上架有石板桥。神河内一泓清泉,常年不竭,水深随岁时稍有变化。近些年来,连年干旱,周边泉水枯竭,溪水断流,但神河内水量并未减少。地宫的巧妙设计,高超的建筑艺术,令人叹服。                              

                                地宫中的锦鲤

西峰寺

西峰寺

       西峰寺现存最古老的活文物,要数院中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了。这棵银杏树高近40 米,周径734厘米,遮荫面积约一亩,站在三公里外的山颠依然能看到它挺拔的身姿。这棵古银杏树是京西最高大的银杏树,被人们誉为树王。这棵银杏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东汉末年栽种的,比北京最早的寺庙潭柘寺,还要早一百多年。

西峰寺

西峰寺


    这棵银杏为雌株,主干短粗,树冠高大,侧枝发育粗壮,多层分布,树形圆柱状,枝叶繁茂,每到夏季果实累累,一串串倒垂下来,好象珍珠葡萄。茂密的枝叶一直垂到地面,树下浓荫非常凉爽,是夏季避暑的理想场所。

西峰寺

西峰寺


     在古银杏树不远处还有一处古藤缠柏的奇观,一种百年古藤缠绕着一株古柏,相生相伴,生得枝繁叶茂,如果春天来此地,紫色的藤萝花灌满枝头,倒是另外的景致了。

西峰寺

西峰寺


西峰寺

西峰寺


                                                                          残碑古韵
     2003年季秋,西峰寺国土资源培训中心扩建工程竣工,西峰古寺面貌焕然一新。在扩建过程中,对古寺文物倍加珍惜,将存放在院外的三块残碑移到院内,安放在古银杏树前的草坪上。饱经沧桑的残碑与绿草如茵、花木锦秀的环境形成鲜明反差,更加映衬出残碑的苍桑,使“残碑古韵”成为西峰寺八景之一。
    西峰寺现存的三块残碑,记述了西峰寺自唐至明800多年的历史,立碑至今又经历了500余年,岁月悠悠,古韵尤存。
    这三块碑中,《重建西峰禅寺碑记》《重建西峰禅寺记》两块是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立的,另一块《敕赐西峰寺碑记》是明隆庆四年(1570年)或稍后一、二年立的,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这三块碑向我们传递了西峰寺由来、发展的重要信息。首先告诉我们西峰寺的由来,西峰寺原是古招提寺,是接待云游僧的寺院,“其由来久矣,创始之岁月不可考”。唐朝时称会聚寺,元朝至元年间改为玉泉寺。其次告诉我们重修西峰寺的原因和经过。正统元年三月,内官监惜薪厂太监陶熔,路过李家峪,看到在灌莽中有古招提遗址,碑记剥落,无从考其创始之岁月,可以见到的只有两座塔,一曰俊公塔,建于唐,一曰月泉新公塔,建于元,塔旁一池,名胜寒池,池水甘甜澄澈,大旱不枯。其地,东有山,曰峰峦,涧水绕其麓,西曰,罗侯岭,六国岭峙其南,松坨岭踞其北,四山周环,俨如屏障,最为幽胜,便产生了重修的念头。陶熔拿出自己的钱财,动员了惜薪厂30多位太监出资,还有52位助缘善信。陶熔用筹集到的钱开始了重建工程。中央建如来宝殿,前面建天王殿,后面建毗庐殿。天王殿前建了钟鼓二楼,毗庐殿左右分别建了斋堂和方丈室,如来宝殿两厢,东侧建了伽蓝堂,西侧建了祖师堂。庙外建了山门和院墙。僧舍库房无不具备,种植了花木,雕刻了佛、菩萨及四众天龙神像,绘藻庄严、栋宇绚耀、焕然一新。工程从正统元年开工,持续了三年多,建成后明英宗赐名“西峰禅寺”。《敕赐西峰寺碑记》,介绍了明代西峰寺几次增修过程,天顺、嘉靖、隆庆一百多年间,惜薪厂掌厂事太监曾三次较大规模地增建或维修西峰寺。


西峰寺

西峰寺


                           毗庐殿左右的斋堂和方丈室

西峰寺

西峰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3

帖子

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
发表于 2016-12-2 10: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5-5-4 09:40 , Processed in 0.01863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