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28|回复: 2

王平口关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139

帖子

5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4
发表于 2016-2-18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平口关城位于王平镇王平口村,建于明代。关城明代为宛平县王平口巡检司守卫,清代为绿营兵平罗营王平汛防地,设把总。城门东西向,山石砌筑,券洞已毁,券洞宽3.7米,进深5.4米。城门及城墙南北与山峰相连,明清时期此关城是扼守京西古道的重要关口。门头沟区政府1985年公布王平口关城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大路从永定河畔的三家店、麻峪、庞村等地开始,分北、中、南三道西进,最终汇集于王平口,合并为一,继续西行。明代沈榜所著《宛署杂记》中即将王平口称为“过山总路”。王平口势若西山入京咽喉,元代已在这里设兵把守;明代设王平口巡检司,辖三十八村,治所也在王平口,并建有关城。此后,直到清末,王平口一直是驻防要塞。王平口关城至今仍有遗迹留存,为门头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城所在的王平口村则因煤矿采空,已于1995年迁出,成为废村。

京西古道的北、中、南各路于王平口会合后,出关城,过口西,沿着潘涧沟东侧悬崖中部向北,过玉成桥,到潘涧子村,经窄石台、玉皇庙南、木城涧沟口黑虎桥、唐家地、金锁桥、东板桥村、福龙桥、西板桥村、磨石埯、鳌鱼桥、东台村、黑牛桥、庄户村、千军台老桥、千军台村、北台村、王老庙,路分两支,西南去大安山,为玉河古道;西北去大寒岭,为西山大路。

现存的王平口关城残墙南北各数百米,不过城台券洞早已塌毁,仅剩一处隘口。安全山推测,过去在城墙内侧还曾经建有一座小型城堡,正是明代王平口巡检司的驻地。

关城隘口南侧的墙根下立着的正是门头沟区为王平口关城所立的那块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石碑附近的草丛中则平躺着一块立于清代咸丰六年(1856年)的《王平口关城重修碑》。在安全山的帮助下,我们了解了石碑的大致内容:“王平口为西山一带入京咽喉,牲畜驮运煤炭昼夜不断……此城门所由设也。肇自前明景泰(明代宗年号,1450—1457年)间创修至今三百余岁……是重塞矣……”而此次重修关城,施舍善款,留下名号的就包括了西山大道沿线上的几十家著名煤厂。


实际上,在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立王平口巡检司以前,元代就已经在王平口设兵把守。而据《明实录北京史料》记载,明初洪武六年(1373年),淮安侯华云龙受命镇守北平时,也曾上书直陈“王平口至官坐岭口关隘有九,约去五百里,俱系衔要之地,并宜设兵守之”。

此外,古代王平口一带的山川风情,从文献的零星记载也可略窥端倪。比如,《天府广记》中说:“百花陀在京城西王平口,四围皆山,中有平川,约数十亩,产杉漆药草,春夏之交,百花灿然。”《日下旧闻考》也记载:“宛平县西百二十里王平口,四围皆山,中有平原,可数十亩。地暖,饶药草花木,春夏之间,红紫烂漫,……”

《宛署杂记》载:“……又十里亦至王平口,与前诸道相会于此。又五里曰窄石台、又五里曰板桥村、曰禅房、曰庄窝台,又五里曰千人台,又十里曰大寒岭。”

『王平口为西山一带入京咽喉,牲畜驮运煤炭昼夜不断,此城门所由设也。肇自前明景泰间创修至今三百余岁……是重塞矣』。
  清·《王平口关城重修碑》
  『王平口至官坐岭口关隘有九,约去五百里,俱系銜要之地,宜设兵守之』。
  明·淮安侯华云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159

帖子

68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85
发表于 2016-11-20 14: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6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发表于 2016-12-3 19: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5-5-4 11:05 , Processed in 0.0163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