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73|回复: 1

门头沟区的艾洼村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159

帖子

68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85
发表于 2016-3-4 11: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门头沟区的艾洼村  





若直取艾洼村可在苹果园乘公交车到冯村西里,往西顺土路上坡,过龙口水库大坝西行两三里即可。我们是在959路的葡萄嘴站处,向西上小岭(有标牌登草帽山的道)。路有人工铺石阶或枕木,岭上多柏林,也有休息凳及垃圾箱。这小路约4里舒适,估是附近如坡北的赵家洼,中门寺楼区中居民锻炼之地。再往西为土石小道,坡北可见中门寺一带,坡南有水库。西面岭头有二层的防火塔。顺小路沿水库一侧下坡至库西侧。这里牌标:“龙口灰厂”,水库大坝约400米长,50米高,但水量很少,且水色绿得可疑,未见钓者。因是桃花季节,见有人在采野菜(像青桑葚)。


沿土路向西宛行一里多,见废田中有古塔:五层密檐砖筑,高约6米,上有“开山祖师塔”之镌字,下有门头沟区1981定的文保碑,书“桃花庵开山祖师塔”。塔存较好,见汉白玉雕花基石、莲花状塔腰及各式花砖。塔东南两百米有一处摩崖佛龛(半毁)。的确四周桃花遍放。此已算艾洼村境。稍上坡行,即见废弃而完好的农房,有山石筑、岩片顶者。附近也有破旧而搁置的若干间情侣小屋。再往坡上行一里,是艾洼村主区。约五六十处残破院落,多无顶、烂墙,仅西头一养鸡场有几间房及几条土犬。村中见几处碾盘,一株古槐。但未寻到井(仅祖师塔东的路边有一泉井不深)。据说:此村搬迁原因是缺水(估以前的煤矿断了水脉),民多已迁山外的冯村;现附近    多搞植树造林;村往西南翻山可至桑峪及潭柘寺;村原有运煤古道通山外;原村民多山东籍。从老槐树龄来看,这村有两三百年历史。这个村地名还在,以后可能是“艾洼休闲园”什么的,但村子永远消失了,村民已沦为城里人。


我们下山去了冯村——大型移民楼区,永定镇不少村如十字道、王平口等都移迁在此,看得出那些大妈大爷脸上仍残存农耕的气色。我们往东北又去了曹各庄,是因这有一座19世纪末的天主教堂(中式民房仅竖一尖顶及十字架)和一座基督教堂(在民居式的二楼内)。





  附:后旅行的大项——废村之旅


废墟,必有过文化。时间是残忍的,几百好几百年的村落,随时间而涌来的剥蚀、残吞、工业的侵害、利益以及观念的攻占,村民含泪或含笑全部迁走了,这个村就只留下了地名——暂时还有废弃空屋、老槐老碾、古井古道,而最代表人文的原住民没了,这段历史停止在记忆或纸上。物也不是人也非了。心痛挡不住时间。叨念老村子的老头老太快死光了。再过三两代,老村民的孙辈就忘了,他们寄身在他乡的楼间,“没有家乡,只有出生地”。


后小组的人,内心也多废墟,比如理想主义的大厦早塌了,浪漫主义的花园也仅是残花败柳。他们是颓废的一帮,曾借助烂醉或滥交来协调自己终快烂滥不动,于是游走四方,装哑巴装孙子,换名子“换”性别,搞一些古怪的后旅行,似乎能协调一时半会儿。不经意间,进了几个废村,觉此景此形颇合吾内,断壁乱墙如心情糟乱,房皆无顶似理想大开天窗,但老树破庙却似犹有精神坚守,古碑巨碾也似不弃坚硬。废城废村似颓废烂人的憩站和野墅。


后小组决定把系列地访察废村当成后旅行的大项。因为后小组这帮人到旅游区里没感觉,到文化名胜觉得虚假,也因为以前后旅行的冬日赤足之旅、增肥之旅、野泅之旅、大马拉松之旅等过于牲口化而缺乏精神启示或佛道点拨。当然废村之旅也好玩:断读一块残碑可叨絮一段轶事;捡一个老社员证可忆苦思甜;踩一段古道蹄窝可想象沧桑之变;满地旧瓦当可弹进新的烟灰,一口老泉井能漱去酸的酒臭;长啸引鹊鸦共鸣,野溺招獾鼠齐动。


废村之旅,先从门头沟区玩起。也因为该区多山,也多煤矿采空区而搬迁之村,多退耕还林之村,多水源不足撤民之村;并且,京西古道四布,佛道遗址密集。后小组大概玩了二十多个废村、五十多公里的原貌古道、七八个庙墟(中型以上),甚至还以废村古道拍了一个剧情片。


不料,玩废村、古道的人愈多起,原来我们已陷入2010年的新三大俗:游废村,走古道,破烂长城上玩几遭。时髦就时髦吧。我们经常很尴尬地在废村中古道上,遇见别的小组织,他们或问:你们也是玩废村(或玩古道)的呀。我们只好说瞎玩。当然,我们绝不会在墙壁或岩壁留下标识。


发现有的公司或个人聪明,包下整个废村,有的整体装修变成古村落旅游点,有的设栅立标变成野游基地,有的弄成养羊养鸡场,甚至有的废煤矿都开发成了参观点。很多有识之士都在打废村的主意了。植树造林的大潮也将席卷废村,入山汲泉的人也愈多地奔向废村残庙,更有若干剧组已开辟废村为外景地;门头沟古村落的书籍业已出版(只是不少废村没有记录在案)。


后小组是从两年前开始玩的废村,大家除主旨接近,每人也各有所好。有人因废村多洪洞籍,便将京西古道做为移民之路而调查;有人对抗战、内战感兴趣,便多记录战役、惨案、军事遗址甚至碉堡系列;有人专爱凭吊大寺废墟,如龙泉务的椒园寺、上清水的双林寺、大村的得胜寺、木城涧的玉皇庙、万佛堂的万佛寺、城子的崇化寺、北村的孔雀庵等;有人专拍照旧关口:龙门口、小龙门口、王平口、大寒岭关、天津关等;有的记录古槐,门头沟区两人合抱以上的不下五十;有人专注马蹄窝和原版古道;有的在废村收集老瓦当老窗棂等;有的查访民间信仰(门头沟区也有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前者如后桑峪),比如门区特有的窑神庙(保护煤矿的庙神,在圈门);有的专玩门区的不著名高峰或野长城。总之老的、旧的、废的、非旅游化的,都囊在废村之旅中。


除了废村之旅不断,后小组还要开辟新的后旅行。后旅行原则不变:玩前人之未玩,行为而不艺术,流而不下。废村之旅两年来,后小组这帮颓废而不朽烂,或许能再树再兴。


最近闻玉树地震后也多废墟,后小组也欲像5.12后去灾区一样,再去搞一次涉灾助民活动,但政策不允非正规救援者进入,令我们扼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

帖子

4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3
发表于 2016-12-1 21: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5-5-4 09:20 , Processed in 0.0158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