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64|回复: 2

北京斋堂:古道古村线路全攻略(组图)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159

帖子

68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85
发表于 2016-4-10 20: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斋堂:古道古村线路全攻略




斋堂,作为佛教寺院的一个“部门”,连“下院”的级别都不够,尽管在灵岳寺创建之前,这个地区早已有人类活动,但那时人们尚不知怎样称呼这个地区。因为是在灵岳寺的斋堂,所以自唐代开始,慢慢形成了代表这个地区的地名,且声誉显赫。
斋堂,作为一个地名,其地理或行政范围有过多次的变化。有一种说法或可能,截止到金贞元元年(1153),刘仁恭于唐末五代时所设玉河县的县治曾在斋堂。元朝时,由今天的北京城南北中轴线往西的一个广大区域,即大元国大都路宛平县,但只设有区区几个乡,斋堂乡即是其中的一个,其东界到达峰口庵、牛角岭一线,以至在今王平地区安家滩等村生产的京西砂锅至今还打着“斋堂产”的印记。




斋堂

斋堂

斋堂秋色
王平口巡检司成立后,齐家庄巡检可及清水社、桑峪社范围,包括今天斋堂、清水两镇及房山大安山、史家营两乡的诸多村庄,有过著名的“五十八村龙王大会”。民国初期,“老八区”成为斋堂川的代名词,至今让人们津津乐道。但平西抗日根据地什么时候都得说是以斋堂为中心。新中国成立后的“公社化”初期,全门头沟区只有三个大公社,即斋堂公社、大台公社和门头沟公社。公社划小和社改乡时,范围达到最小,随后撤乡建镇,原沿河城、军响、斋堂三乡合并成了今天的斋堂镇,又被称为“全国旅游集散镇”和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10年,北京市30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之一“古道古村落文化聚集区” 在斋堂镇落户,北京国际万人山地徒步大会在斋堂镇举办,使斋堂地区的古道、古村落举世闻名。
  
斋堂镇地区古道古村文化
“北京门头沟地区文化线路遗产资源丰富,西山大路自古以来就是京西山区通往京师的重要交通干线,特别是明代以来古驿道经修建,成为联系山西、内蒙古的主要道路。同时,由于商贸、宗教、军事等各方面的需要,北京门头沟地区逐渐发展形成一条条重要的交通干线和枢纽。


斋堂

斋堂

斋堂古镇
在商贸方面,由于北京门头沟区蕴藏着优质煤炭,辽代以后一直是北京城的煤炭供应基地,早期以驴、骡等牲畜运输为主,昼夜不断,逐渐形成商道。同时山里的干鲜果品、土特产品也通过商道外运,城里的食盐、布匹以及各种日用物品则通过商道运进;在宗教方面,北京门头沟地区的寺庙众多,……到寺庙进香的民众常年不断,……从而形成以寺庙为中心的香道。在军事方面,沿河城作为古代北京西部重要的军事隘口,明代有重兵驻守,清代设守备负责沿线敌台的防务。斋堂城则是军事防御线的后方基地,当时所有军事物资、建筑材料的运输,以及敌台之间联络等均依靠斋堂至沿河城的古道通行。”


斋堂

斋堂

斋堂古村
斋堂地区北京古村落最密集的地区,爨底下、灵水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已公布的12个古村落中,斋堂镇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北京门头沟的京西古道,把这些古村落串联起来。古村落必须要有道,道路又发展了古村落,发展沿途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现在要开发它,千万不要把古道破坏了。深厚的体验,还是在古道上。



斋堂是历史上北京西山腹地的交通枢纽,是京西带状文化线路的重要结点。
斋堂镇位于门头沟区中部,也可以说是位于北京大西山的腰部。有三道大山横列和两条河流流经。三道山:北为黄草梁——灰金坨——棋盘山,中为黄草梁——楼岭——塔岭,南为老龙窝——南大山——大寒岭——髽鬏山;两条河:永定河与清水河。此外,还有数条沟谷。万千年来,人们在河畔阶地居住并发展成为村庄;利用河谷、沟谷、山梁垭口地形修成道路与外界相连。


斋堂

斋堂

斋堂美景
山青水秀、丰富特产的自然环境,成为这里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及宗教寺庙建立者青睐的地方,也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往来以及宗教民俗活动的捷经与通衢,当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人提出,以一条古道为主干线,“带领”其它古道。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京西古道主线并非一条,功能也非一项,而是有经、有纬、有斜线的带状文化线路。关于斋堂地区古道,我有另外一个比喻,就是将斋堂(军响至西斋堂村西口之间)和沿河城,各作为四通八达的到、发或中转的大型车站,其他各村则是各条线上的中型或小型车站。
  
斋堂站
东线:
由军响往东沿塔岭沟或经桑峪走塔岭至青白口,再沿永定河河岸线经傅家台、太子墓、下马岭、芹峪口、田庄、淤白、阳坊至昌平或北京。由芹峪口,还可北上大村、镇边城,南下雁翅,河南台、安家庄等地。


斋堂

斋堂

斋堂的长城
东南线:
由军响进七里沟,经杨家村、张家村,一路向东南经吕家村、越大寒岭,穿千军台、庄户、板桥、宅舍台,走百岩子,过王平口,再经王平村或十字道、潭柘寺等路到北京西城各门;一路向南越岭后到房山大安山或由瞧煤涧、红煤厂进入大石河沿线各地。
南线:
一可走火村或西胡林进通州峪,越岭至大安山;二可经马栏、大槽越老龙窝或妙庵梁至大安山、史家营及百花山。
西线:
沿清水河河畔路,经老高铺到“清水站”。再往南进达摩沟到沟内各村或越岭到史家营;往北进大北沟,经梁家庄、李家庄、燕家台,进而可经龙门涧等路及九山小道,到椴木沟各村及“三祖文化圣地”涿鹿矾山地区;往西经田寺口、塔河口达沿线各村及百花山,经张家庄奴才沟可达涞水山南、大龙门等地,经小龙门可越岭至马水口等地,经双塘涧、洪水口可也越岭到涿鹿等地。
西北线:进青龙涧(小北沟),一可经黄岭西至柏峪,一可经双石头、川底下、柏峪台至柏峪,再与西奚古道线相接,或直上天津关黄草梁,走麻黄峪至怀来、涿鹿。
北线:
一是进灵桂川,到灵岳寺及周围各村;一是走斋沿路,经白虎头、牛站、越楼岭经林子台、王龙口到“沿河城站”,或由军响、桑峪、北上碣石或走军沿线至灵水、楼岭与斋堂沿线并合至“沿河城站”。上述各线中,东线、东南线、西线、军沿线以商旅功能为主;西北线、斋沿线以军用功能为主。
  
沿河城站
东线:
经向阳口、大村、房良、老峪沟,可达南口、居庸关。


斋堂

斋堂

林中隐道
西线:
经石羊沟口(沿河口)、龙门沟口、刘家峪,上天津关,进而可经燕家台、梨元岭、双峪涧、天河水等地,越岭后经大龙门、奇峰口至紫荆关。东、西线连起来即西奚古道线,又称明次边长城“内三关”联络线。
东南线:一是经向阳口走永定河沿岸线经珠窝至青白口及傅家台(此线在修建珠窝水库后即告废止),二可走东岭线经杨树地、书字岭、碣石到青白口。
南线:
通斋堂、军响。
西北二线:
一路走石羊沟(石港沟或石港口),经石港口巡检司原治所(二道城子、楼洼、沿字三号敌台)、关子、黄土嘴、新庄户、王门子、白羊石虎、孤山至麻黄峪,与天津关线合。由关子或黄土嘴,有支线经木子港、大安到怀来官厅。一路进龙门沟(东小龙门口)到榆湾、龙门沟、陈家水,进而亦可到麻黄峪或椴木沟。
北线二条:
一条沿永定河峡谷,至幽州、官厅等地;一条经由向阳口上大悲岩或一直往北经芦子水、道沟、水头到东花园、南辛堡等地。以上两大站,均可谓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除此以外,斋堂镇地区还有两条东西向为主的小线。一在南山,沿岭脊东达大寒岭,西上百花山;一在沿河城北,连接大村、佛岩、狮子沟、碾台、上大水、大小东宫至关子。虽均为山野小径,但前者在唐末、五代时期,后者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均发挥过特殊的、或者说是重要的作用。



条主要古道上的重要古村
(一)七里沟“煤窝四村”
煤窝四村由杨家村、张家村、吕家村和杨家峪组成,位于军响与大寒岭之间古大道上。由于地处通往北京和房山两条大道路口处,有两岔口地名,所以张万顺先生经研究说,清水双林寺辽统和十年(992)幢上的交道镇在此。


斋堂

斋堂

古村古门
据说百花山瑞云寺“煮石铁锅(铛)”也在此。最早先有泥窝一个村,后发展成煤窝四村。吕家村“三义号”远近闻名,是“西山大路”上最重要的商旅客栈之一。若按民居古建保存之多,杨家峪作为“文物”意义上的古村落当之无愧。若讲民间文艺,杨家村“喜顺班”曾红极一时。张家村人才辈出,全国著名诗人张志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古军道上(川柏沟)的军户村
斋堂古道西北线,即天津关古道,是通往涿鹿、怀来的古大道之一。金朝军队曾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经此路攻占燕京。明、清各朝均派兵戍守。出西斋堂,进川柏沟,先是以产煤得名的青龙涧村,再分为两道。


斋堂

斋堂

观美景心愉悦
一路越黄岭,经黄岭西村及清泰寺去柏峪;一路经双石头、川底下、柏峪台到柏峪。由柏峪村再往上,明《宛署杂记》载:“又五里曰天津关,又三里至口外保安州界”。元《析津志》称:“天津岭口六十里属保安州界,柏峪、梁家庄垒”。“垒”,即元末不修长城的垒塞之举,以堵截“敌军”进犯。但明代既修建关口城墙增兵驻守,又修筑道路以利通行。天津关二道城子往上路旁一处摩崖石刻曰:“时正德岁次已卯孟夏日守口千户李宫修”,是公元1519年李宫带军队修路的记录,川底下和柏峪则属于典型的军户成村。


(三)斋沿古驿道上牛战等村
由东斋堂村东进白虎头沟,先后经王家村、白虎头村、郝家村、牛战村、林子台村、王龙口村到沿河城,是斋堂城与沿河城之间的往来通行大道。


斋堂

斋堂

村落
其中牛战与白虎头是明代已成村并见于《宛署杂记》的古村,流传有因牛、虎打架而得村名的故事。所谓牛站,即用“老牛拉破车的方式转运东西”。据《元史·兵志》记载,当时在腹里(包括今京、津、河北、山西、山东等地)设有两处牛站,有牛306只,车60辆。亳无疑问,牛站是设在山区的,牛站村,应该就是元代设的一处牛站,负责由军响或斋堂向沿河城等地转动物资。”


(四)桑峪沟内文化村
清水河支流桑峪沟是西山大路经军响直达沿河城地区一条古代交通要道。自沟口往里先后为桑峪村、灵水村。桑峪村由前、后桑峪组成,因植桑养蚕织布而得名,是出土距今11万年人股骨化石的地方。


斋堂

斋堂

灵岳寺
元明清桑峪社设于此。曾有药王庙、团山寺、鱼鳞寺等多座古寺庙及“八角龙池”,还有天主教堂与圣母山、过街楼、古戏台及古国槐、古银杏树。村前钟楼岭下有城子台古城遗址。灵水村誉称“京西举人村”,不仅有众多民居古建、古庙、古树、古井、古碾,还有君子不争、秋粥节、蹦蹦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灵水核桃、灵水煤驰名京津,“八大堂”古商号买卖东达京城,西通涿鹿,声名显赫,村后独山莲花峰、左右西自墙、北白墙古道也颇有特色。


(五)要塞古城沿河村
沿河城村古称三岔村,古为沿河口,因而又称“三汊沿河水口”,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设守备,万历六年(1578)建方形城堡,至今仍存,名曰沿河城。村随城名。城内除古街、民居外,曾有守备府衙门、都察院、小校场、大戏台及圣人庙、城隍庙、三官庙等。城外也曾有众多古迹,如沿字一号、二号敌台,万柏山下之柏山寺、娘娘庙等等。由唐代建柏山寺,辽代设石港镇及狮子沟、西大台、白羊石虎,大东宫等古遗址,可知沿河城附近,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已有数千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6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发表于 2016-12-3 19: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139

帖子

5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4
发表于 2020-2-25 16: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4-24 01:15 , Processed in 0.0126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