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75|回复: 1

门头沟永定镇的文物古迹(二)(续)

[复制链接]

6

主题

23

帖子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6
发表于 2016-4-14 11: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门头沟永定镇的文物古迹(二)(续)





万佛堂寺址周围的山梁与山坳中隐藏着五组石刻佛字,落座于自然山石上,分为五个方向,每方各座两“佛” 字。五组字里九个“佛”字,一个“念佛”。这五组佛字表现了寺中修持者的佛教思想的高深境界,其深奥之处在于西山的九“佛”一“念”的微妙关系。万佛堂村摩崖刻石(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登记牌在“念佛”处。我认为文物部门将这里的“万佛堂村摩崖刻石”与后文万佛堂塔南侧的“万佛堂村石造像”位置放错了,应该调过来才对)与寺址的位置关系:
北方佛字在寺址的北山后梁“龙潭台”的古道旁,距离寺址500余米。即“万桑古道”铺石段的北端(铺石古道与新修的有扶栏的旅游路的交汇处),面朝北。其北面约30米另有一处,面朝南。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中方佛字在寺址前300米东北的山梁上。从万佛堂寺北面的古道入口处稍向北有“万桑古道”的登记文物牌,牌子北面10余米,离开古道走小路东行,约30米的北侧有一块巨石,上面有一处佛字石刻,面朝西南。继续东南行,可以看到高处有另一处佛字石刻,面朝西,石刻已有损坏。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西方佛字在寺址西北山腰及上面的山梁上,地名为“大亩岔”。从寺址院内的北围墙有岔口可以出寺院,转向西(或从万佛堂寺北面的古道入口处巨石堆的南端)沿一条小路西行约200米有“念佛”,面朝东。继续沿路上行近百米有“佛”,面朝东。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南方佛字在寺址南的平台口处。从山泉打水处沿铺石古道西南行近百米,其中一处在古道由南转向东的路西侧的一块巨石(即蛤蟆石)上面,面朝北。继续沿古道向东约30米(即将登上上面的平台)的北侧坡下有另一处,面朝北。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万佛堂寺址西南方向300米有塔院(即万佛寺塔院遗址,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院内现存有塔基数座、残破的塔刹、被盗的墓穴。从山泉打水处沿去往南方佛字的古道西南行十几米,有一个岔路口,直行是去往南方佛字的,右转(转弯处右侧有两块大石)向西北方向,约20米后有一个十字路口,左行可去往南方佛字;直行或右转,均可以去往塔院(其中右转是铺石古道,走约百米后,塔院在左侧,古道一直前行,可以一直西行上山)。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东方佛字位于寺址东面的水泥路南侧的坡上(地名为“萝卜台”,又称小南沟),即从过街楼南侧的水泥路向南向上约百米的山谷内。现在其中一处已损坏不可寻,另一处虽有破损,但仍可辨认,面朝东北,采用双勾雕刻。冬天时,站在过街楼的西侧的防火道边南望,可以看到。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在万佛堂过街楼东侧20余米的北侧坡下,有“南无佛”石刻,看文章应该不属于“九佛一念”系列中的,而且以前的文章也未看到过。不知道是否是新近才发现的(看样子不是近几年新刻的)。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从过街楼向东,弯道处不要顺水泥路转弯,而是继续东行走上铺石古道,这段古道长约200米,保存尚好。古道东端下到水泥路向东去往万佛堂新村。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在已废弃的原龙凤山滑雪场北侧山坡上,有万佛堂塔(为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可以从滑雪场西面的山谷内水泥路北侧有小路攀上到达。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据考是历成祖、仁宗、宣宗三朝的国老慧进大师的舍利灵塔。塔本为六角形五层密檐式,坐北朝南,高约9米。塔基为青石雕凿垒砌而成。须弥座上为砖雕仰莲瓣三层,其上有砖砌的斗拱承托塔身,第一层塔身正面原有壶门,门额石刻“开山寿塔”,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字迹了。其余五面为砖雕装饰门与窗,窗棂有“万字不到头”、“双菱花”等装饰,塔转角处砌圆形立柱。原仅存四层,高约7米,现已修复。塔的东南侧第一层台地下面,距塔十米左右,还有残存的承露盘一座。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在万佛堂塔南侧百余米的坡下,有“万佛堂村石造像”(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我认为文物部门将这里的“万佛堂村石造像”与前文万佛堂西侧的“念佛”石刻处“万佛堂村摩崖刻石”位置放错了,应该调过来才对)。实际是一座佛像,坐西朝东,于大青石上雕出佛龛,龛中雕出佛像,佛像上端有二突出榫卯,似是上面应有其它构件。佛像高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佛头为高肉髻,面部虽损毀但仍看出宝象庄严,两耳垂肩,袒露右胸,右小臂部份残毀,左手施禅定手印,佛龛呈葫芦形,雕有莲花瓣形、龙形、璎珞、宝串等。整件雕刻堪称精品。推断其来源有二:其一可能为原万佛寺中之物,因寺已毀,不知何时村民将其移来此处,其二可能曾有人欲盗走石像,将其藏匿于此。若此佛像系万佛寺之物,则其年代可追溯至辽代。门头沟永定镇的文物古迹(二)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万佛堂村附近,原有冯人寺以及盛银寺,今皆已不存。据说现在的龙凤山滑雪场就是过去的冯人寺所在的位置。盛银寺也距此不远,村里人将其叫做“剩银寺”,相传是用当年修建万佛堂所剩下的银子建成的。
另外:万佛堂附近还有小黄塔及老公坟遗址、侯忠墓遗址、唐家坟遗址(这三处皆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

向东出村到达环城西路那座立交桥,顺环城西路南行约400米,向西去往太清观遗址。当地村民称其为太平观。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建在山坳中,坐西朝东。原有三重大殿,第一重为灵官殿,供道教护法神;第二重为太清殿,供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第三重殿为福祉殿,供玄天上帝和皇帝万万岁的龙牌。每重殿前都有两块龟趺碑,整个道观占地约25亩。现在,只有残存的石碑以及其东侧的房屋(不知是否是原来的正殿)残墙尚存。遗址仍矗立着一块龟趺方首碑(敕建太清观记碑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我未看到登记牌)。碑青石质,通高282厘米。碑首高86厘米、宽106厘米、厚25.5厘米,云纹中二只仙鹤栩栩如生,碑额篆书“敕赐太清观记”,字迹古朴舒展,内透刚健,是明代大书法家程南云的杰作。碑身高196厘米、宽101厘米、厚23厘米。碑文为楷书,字迹清秀,很有功力。由于人为的破坏,碑文前二行已经缺残。碑文中有:“……敕赐为太清观……正统十二年九月初九日”。碑阴刻500多位捐资太监的名字。碑在一个水泥砌筑的储水池的东南角处坡下。其西侧有残存的房屋山墙,应该是原太清观的后殿遗址。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太清观的东面原有小石拱桥一座,再向东就是山门。山门是用青石雕成的,单开间,两柱一顶,仿砖木结构,像一座石牌坊。
关于那座古石拱桥,我曾看到网上的一篇2005年的对话,提到“太清观古石桥的桥洞内有一户拾荒人居住,是北京200余座古石桥中唯一有人居住的”。2009年3月去时,还刻意寻找了古石桥,但未找到,估计在建环城西路时已被湮没。后来在2013年初经网友勤业斋指点,看到的梁欣立先生所著的《北京古桥》一书中的图片。
关于那座石牌坊,我在2009年3月去时,在环城西路的西侧看到一堆土,内有散落的石构件,其中有石制屋檐以及石柱等。当时认为是从其他地方运过来,放在这里准备清理的。后来在网友西山老闫先生2009年5月11日的博文中了解到,那就是太清观石牌坊的残件。近来又去,土堆已不存,不知被运往何处了。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回到环城西路的立交桥,从桥上东行,去往原永定山庄(又称龙凤山庄、黄花梨山庄,现已拆迁)院内的惠征墓地遗址(即承恩公墓遗址,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位于永定镇冯村南双凤山下。承恩公惠征,姓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之父。惠征生于清嘉庆十年(1805)九月,原系镶蓝旗满州,咸丰十一年(1861)十二月抬人镶黄旗。祖父原任员外郎吉郎阿,父景瑞。惠征监生出身,曾任笔贴式,吏部文选司主事、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郎中兼工部宝源局监督、山西归绥道道员、安微宁池太广道道员兼管芜湖关,后因太平天国攻安微之事,咸丰三年(1853)二月十五日咸丰皇帝上谕:“各该地方文武员弁,除守城殉难各员外,均有应得罪。”惠征被革职,六月病死于江苏镇江府,终年49岁。同治元年(1862年)追封为三等承恩公,赐谥“端格”。惠征墓占地四十余亩,坐西朝东,背靠双凤山,东端有太驮龙碑两通,均立于光绪十七年(1891)。西行有宫门3间,宫门外有南北朝房各3间。宫门与虎皮石围墙相连接。慈禧皇太后显贵后,承恩公照祥及其弟桂祥对惠征墓地有所建设,补栽了柏树,但惠征的坟头始终为土坟,3米多高。1958年惠征的坟头被彻底平毁。墓地最醒目的标志是那两块高大的石碑,其中靠北侧的碑斜倒在碑坐旁。传说上岸村人认为碑对上岸村不吉利,伤小口,众人于夜间将巨碑拉倒。文革时墓碑被拉进生产队场院,看场院的老人将碑凿成了饮牲口槽。
惠征墓地已经片瓦无存了,永定山庄院内的西北部,有两级果树台地,就是惠征墓原址。其后面的山势,还真是“双凤呈祥”。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另外,永定镇冯村附近的冯村新园住宅区内的自行车停车棚内,有冯村古井(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已连同“作新井碑”一同被保护。碑身砌于水泥井台中,井口被青条石覆盖,碑青石质,方首方座,碑通高1.78米,宽0.5米,厚0.14米。碑额中部上方现已被磨圆,碑阳额四字,上两字不可辩,下两字为“古、人”,首题:修作新井碑记;落款:大清乾隆岁次壬子(下缺)。碑阴额为“重修碑记”;碑文均为人名。门头沟永定镇的文物古迹(二)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113.jpg


   
注:本文中的部分不同时期对比照片摘自网上。在此向原主人表示谢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16-12-14 11: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4-23 23:30 , Processed in 0.01573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