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67|回复: 0

京西古村落古道创意再出发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139

帖子

5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4
发表于 2019-3-10 16: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赵方忠


当开发利用古村落古道文化遗产再次上升到门头沟区级战略发展的高度,人们不得不追问,丰富的古村落古道资源优势迟迟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根源何在?在努力将其形成产业的道路上,到底应对这些文化进行怎样的"创意"?




"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产业发展思路,门头沟集中力量打造的斋堂镇古村落古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项目已初见成效,并准备代表门头沟参加北京市第三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申报评比,如果申报成功将对门头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门头沟区委书记刘云广日前透露的这则消息,让世人的眼光再次聚焦京西古村落古道资源的开发利用。


事实上,京西古村落古道的开发利用并非今天才被提起。建国后,以明清山地古民居为特点的爨底下古村落便成功搭上了国内旅游市场萌芽到兴起的头班车,爨底下村、灵水村、琉璃渠村等门头沟保存完整的古村落也因此成为北京仅有的三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004年,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面对来自100多个国家的700多位客人,其"京西古道历史上是北京城的生命线和补给线,京西古道古村落及其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隆重推介,一时间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京西古道文化线路遗产开发利用的关注度达到空前,且热度延续至今仍未消退。


不过,可惜的是,古村落古道这一响亮的金字招牌在为门头沟赚足眼球与人气之时,却并未给当地政府带来多少实质性好处,爨底下村旅游一两百万元的年门票收入几乎就是古村落古道资源经济价值转化的全部。

如今,风靡全球的文化创意产业真能让这些沉睡数百年的文化遗存资源重拾昨日风采吗?或许门头沟副区长姚忠阳的言语可以让人们充满期待:文化资源已成为地区发展不可复制的、体现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以文化创造创新为手段而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载体、新形式和新动力。


刘云广的表述则让人们从中读到了答案,"门头沟是北京的文物文化大区,拥有包括古村落古道等在内的非常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门头沟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条件和独特优势,门头沟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符合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符合'三个北京'的建设要求,是门头沟区重建产业体系的首选项。"
而当开发利用古村落古道文化遗产再次上升到门头沟区级战略发展的高度,人们不得不追问,丰富的古村落古道资源优势迟迟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根源何在?在努力将其形成产业的道路上,到底应对这些文化进行怎样的"创意"?面对资源价值转化过程中的种种可能,其实人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地区主政者的高调表态,更是在政府、专家共识之下,能够让投资商和文化消费人群所认可,基于清晰发展理念的古村落古道复兴之路。


文化资源再认识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系副教授李艳在《中国民俗学》的课堂上,对3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被调查者中60%为北京学生,其余30%为北方其他省市的学生,10%的调查者来自湖南、云南,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时间、费用等因素的前提下,90%以上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南方的古村落进行游览。尽管调查结果未必科学,但李艳认为这已经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拥有较高知名度的京西古村落文化遗存远未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吸引力。


众所周知,古村落古道资源与其他文化资源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不可再生性,其最具价值的地方在于原生态的建筑风格和原住民的生存方式,但有资源并不一定意味着有经济优势,有经济优势的资源没有正确的发展理念也不可能转化为产业优势。
而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误解,认为文化资源就等同文化优势。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肖永亮就指出,古村落古道资源在北京地区有一定的独特性或惟一性,具有纯天然属性和不可移植性,因此人们潜意识中认为其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绝对优势,但并不代表门头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先天文化优势,因为国家对于文化遗产要求必须遵循严格的保护原则,其开发利用的程度十分有限。


"与其他文化资源相比较,古文化资源首先需要的是保护,这就意味着过于商业化的创意将无法开展,但这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保护产生的神秘感是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重要心理因素,其创意空间也在于此。"肖永亮说。


在他看来,门头沟的古村落古道地处深山区,建国后的长期贫穷使得原始建筑风貌及格局得以完整保存,也让这些资源具备了转换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还需要进行外部条件的满足才能实现。


门头沟在北京地区拥有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资源,却没有形成文化创意产业优势,肖永亮比较认同根源在于发展理念的观点,他认为发展理念通过深入细致地了解资源优势、产业环境、基础条件和人才分布等要素之后才能形成,而只有具备了能够正确把握全局的理念,才能进行概念设计、空间布局、品牌推广和效益实现。


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认为门头沟具有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此种观点建立在古村落的数量已经由最初的100多个迅速膨胀至近万个的基础之上,一些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文化内涵的破旧村庄随便赋予一个故事便跻进了古村落行列。他们认为,过去人们向往的古村落小桥流水人家的原生态美景,随着数量的成倍增长,已经由审美疲劳发展到了审丑疲劳,门头沟数量庞大且保存较好的古村落尽管在北方极其少见,但这些潜在的优势资源,因为原住民的搬离,其附着在古村落身上的文化含量已经微乎其微,拿这些资源去获得商业成果,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更不用提去感动市场。


北京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是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他认为现在门头沟的古村落古道都是以物为本,不是站着的房子就是躺着的地,但要真正成为一个品牌必须要以人为本,要赋予这些物化资源一个好的故事,而且还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
在他看来,开发利用古村落古道资源,绝非在地图上对某个地方赋予一个名称那么简单,如此容易的事早就有人捷足先登了,对于这些无人居住的、失去生活功能的古村落古道资源,政府必须在资源建设上下功夫,否则所谓的产业开发终将难以跳出门票经济。


基于生命力的资源建设


统筹考虑门头沟区资源、环境和功能定位之后,政府和专家对于门头沟古村落古道的产业发展其实已有共识:借助古村落古道文化资源,门头沟能够形成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为主的产业群,并可以此为中心概念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


而若把这些潜在的资源变为显见的产业优势,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古村落古道资源给人们一个想去体验的显见理由。


沈望舒认为,对于特色文化资 源的开发,必须要做到人无我有,所谓的资源化建设不能只寄望于一两个景点的打造,而是通过建设让人们在门头沟看到某个特殊时段的真实生活。


在他看来,古村落古道其实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给了人们到门头沟去看的理由,但要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资源化建设使这些物化的建筑在内容和意义上形成真正的文化旅游提供物,这个提供物要使当地人具有自豪感,觉得生活在这个地方非常有文化见识和文化自信,也据此让外面的人对这里产生向往,如果没有这些提供物,原来为营造吸引力所作的努力亦会付之东流。


"比如湖南浏阳市,仅凭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浏阳河歌曲,就自以为形成文化旅游的提供物了,结果买了几条船便发展文化旅游,但仅仅过了一周时间便关张大吉,不仅没有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反而使得浏阳市原有的美好形象受损。"沈望舒说。
其实,在文化旅游方面其实也不乏成功案例,比如近日正因酝酿涨价而被媒体热议的平遥古城,虽开发已有20多年,且同样是无人居住,但至今仍异常火爆。沈望舒认为这与古城旅游将票号、银庄、晋商等文化故事有机结合不无关系,同时也是诸如《乔家大院》等一批影视作品文化渲染的作用,"若非如此,平遥古城绝不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事实上,门头沟完全具备形成独特文化旅游提供物的条件,从古村落中曾经走出过众多的名人,挖掘这些人生活、成长、战斗的文化内涵都可以构成消费卖点,也都具有游客体验的价值,现在所需要的是通过创意的手段,将这些原生态的文化进行复原式陈列、情景式再现、角色式再演。


沈望舒指出,建设文化旅游提供物必须让门头沟现有的古村落古道具有生活,比如以举人文化闻名的灵水村,可以把故居恢复成为私塾,让人们了解不同举人的家庭及学习背景,再把原来的古戏台利用起来,演出一些当地的传统戏剧,用职业化的人员、专业化的表演来在这些遗存载体上展现原有的生活。


李艳则认为,提供物的设计必须要了解当前消费者的心理及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细分,明确自己的目标受众。比如,可根据消费者的所属地域,将其分为北京本地游客、北京周边游客、国内远途游客、国外游客等。相对而言,门头沟古村落古道对于国内南方和国外游客的吸引力会大于对国内北方游客的吸引力,这就需要相应进行差异化的提供物产品设计,既吸引远途消费者来体验不同的村落建筑和民俗风情,又满足周边消费者来寻古访幽、文化休闲的需求。针对前者,产品可以凸显"触摸历史,体味北方民居建筑文化";针对后者,则可以强调"暂别喧嚣,古村中静听历史的回音"。


保护开发切勿舍本逐末


门头沟欲打造北京惟一的古村落古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更多的人认同将古村落古道作为产业集聚区的概念中心,而非旅游中心,旅游服务应当在古村落古道外围周边进行产业集聚,而对于古村落古道则主要突出保护。


沈望舒指出,应该把不同村落的文化,根据功能不同进行区划,将古村落古道向纵深开发,使整个门头沟区形成山区古村落古道文化的供应商、服务商、集成商,在保护的基础之上,使其具备以古村落古道为核心的产业规模效应。


肖永亮则建议借鉴大型实景演出"印象"系列的运作模式,采取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捆绑的营销模式,尝试将沟域经济与多种文化形式结合的产业模式,在保护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商业开发,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与生态农业、主题旅游业、现代服务业进一步融合,以"门头沟映像"将古道古村落等历史文化资源、妙峰山庙会等传统文化遗产、斋堂等红色旅游资源、原生态文化资源和特色矿山文化资源整合起来,用创意演绎故事,构建出一套给人们差异化体验的文化产品,使人们"想来"、"可看"、"喊值"和"愿留"。


在他看来,这样做的结果会产生四大好处:当地村民脱贫致富,企业利润丰厚,政府财政增收,游客不虚此行。更重要的是,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同时,政府、企业、村民等相关利益方实现了共赢,保障了相关利益关系始终处于良性互动状态,有利于这一业态持续生存。


"比如,'印象丽江'的演出团队大部分为当地农民,2009年演员平均月工资为2500元,主要角色能拿到4000元,远高于当地1000元的平均月薪。再比如,'印象西湖'给了游客多停留杭州一天的理由,每年可带动杭州产生几亿元的收入。"肖永亮说。


事实上,门头沟区也正有意如此。据姚忠阳副区长介绍,门头沟区将在"十二五"规划中确定"一核五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一核"即永定河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功能区,"五区"为历史民俗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寺庙宗教文化聚集区、京西古道历史文化区、文化旅游集聚区和生态休闲集聚区。


"一核五区"用意已经非常明显,就是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手段,挖掘永定河历史文化、宗教寺庙文化和生态文化等的内涵,力争实现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创意产业强区的转变。


尽管政府的出发点较好,但李艳在表示认同之时亦提出警告:门头沟要吸取云南丽江的教训,绝不能在开发中合本逐末,成为一个专为游客而准备的城市,不能再走丽江"用现代商业置换掉原住民,却因商业开发过度致使丽江沦为'艳遇之都'、'小资天堂"的错误路线,而作为北京特有的文化资源,更重要的是在保护与开发间实现平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4-23 21:40 , Processed in 0.0104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