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3|回复: 0

古道西风大寒岭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159

帖子

68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85
发表于 2019-3-27 10: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全山


大寒岭,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与 大台办事处的交界处,是京西古道上的 一处隘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明 永乐年间的《顺天府志》中就有记载:“大寒岭,岭在城西一百四十里,高数百 丈。可通人行,上经绝顶,因名大寒岭。” 《宛署杂记》也提到:“大汉(寒)岭在县 西二百余里,由清水尖分脉,直抵百花 山。相传汉时匈奴界止此。”汉代,匈奴 东支一度深人斋堂地区,并与汉王朝以 大寒岭为界。至明代时,宛平县下设四 巡检司,其中齐家庄、王平口两个巡检 司以大寒岭为界。清代亦然。其实从民 国延至今日,大寒岭仍保持着行政区域 分界处的地理位置。也许正因为此,大 寒岭两坡下人们的口音也迥异不同,过 岭往西就近人斋堂语地区。


大寒岭地处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 山梁上,东北依次为髢髻山、清水尖、妙 峰山,西南依次为老龙窝、百花山、白草畔,几座山峰不仅在生成年代上一脉 相承,而且在地形上也是“携手”相连。 大寒岭则处于这道大山梁的低矮处,易 于通行。自大寒岭向西的一段山梁乃斋 堂清水河与房山大石河分水岭;而其往 东的那一段,南坡下是清澈的大台清水 河,北坡为著名的永定河。大寒岭还是 七里略沟的发源地,水流此沟直汇北面 的斋堂清水河;大台清水河亦源于大寒 岭,在落坡岭处注人永定河。文明遐迩 的京西古道——西山大路的南、北、中 各道于“过山总路”——王平口并合后, 一路向西,走大台清水河畔,上大寒岭, 下七里峪沟,转向西至斋堂,进黄草梁, 下麻黄峪,进怀来盆地,可达内蒙、山 西,由此可见,大寒岭不仅是两条清水 河的分水岭,还是古道西山大路的必经 之处,至少在明清两朝,此处一直是重 要的战略要地,常年有军队驻扎,那时 所建关城至今尚存。


关城遗址东南、西南、东北 三面为高山,七里峪沟、大台清 水河、曹家铺八里沟又分向西. 南、东三个方向流去。在三山、 三沟汇聚之处,是一处平缓的坡 台。坡台西边的隘口处耸立着关城 城台,像一道雄关扼守着路口。城 台上层建筑已如消逝的岁月而不见 了,东西向的城门洞一年四季吹着 不断的冷风。自东向西沿着石砌的 古道,走上坡台,不仅一眼望见关 城和远处的峰峦,而且会顿感西风 迎面袭来,“古道西风”一词会在脑 中油然而生。关城东面宽阔的坡台 上,是大寒岭昆卢寺遗址。遗址占 地数亩,残垣断壁依稀可辨,想当 年亦曾规模宏伟。此寺始建于明 代,称观音庙,清康熙、乾隆年间 重修,道光四年(1824年)再修时 更名为大寒岭毗卢寺,并添建文昌 阁、三官庙等建筑。现存水井一口, 石槽一个、碑刻一通。碑为《大寒 岭毗卢寺添建文昌阁碑记》。


大寒岭西南山峰名摘星岭,史 籍中多有记载。摘星岭西岭脊平 缓,为亚高山草甸,再往西神庙山 拔起,接斋堂山万亩松林。这一段 山梁,又统称大寒岭。东北陡起的 山峰为桃树崖尖,险峻挺拔,东连 髢髻山、清水尖。后两峰之间是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将领 卫立煌所率部与日寇激战20多天的战 场。大寒岭为燕山期以来形成的典型 向斜山峰之一,岩石形成年代距今约 1.5亿年。尤其是髢髻山,明《宛署杂 记》称其为“西山之祖”,近代地质学 家将该组地层命名为髢髻山组。髢髻 山组地下富藏煤炭,大寒岭东边是木 城涧煤矿,西面是著名的煤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3-29 16:27 , Processed in 0.0094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