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70|回复: 0

【京西古道寻踪】难忘驼铃响马帮来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159

帖子

68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85
发表于 2019-5-13 09: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光影骑士


拍摄时间:2011年4月18日             地点:北京门头沟
【京西古道寻踪】难忘驼铃响马帮来
0.jpg
  ★00


  玉河古道又称西山大道中道,有文字记载的修建始于唐五代年间,因该地域历史上长期属于玉河县,故称玉河古道。后辽代、金代、元代、明代、清代均有修建,是门头沟区运煤业的重要道路。 据明代成书的《宛署杂记》记载,玉河古道东起麻峪村,西至王平口。在玉河古道段,从圈门过街楼瓮洞迤西至峰口庵有十三里长街,俗称圈门里大街,这条大街过去驿马銮铃,亦称玉河大道中段。圈门里大街两侧是民宅和一些店铺,有门头口、龙凤坡、宽街、东店、中店、西店、梁桥、横岭、天桥浮、孟家胡同、拉拉湖、匣石窑、关厅,共十三个自然村,而门头口村是西山大道的入口。而今,一些古村只是遗址,当你从已被杂草掩盖的古道穿街而行,两旁是坍塌废弃的老宅,只有残缺的墙壁或地基仍显露出昔日这里曾有过盛景。门头沟山区的煤炭运送出山,运输工具有骆驼,但主要是毛驴和骡子。牲畜身上的驮煤筐叫拢驮,毛驴最多驮300斤,骡子也只驮500斤左右。一把儿大骡子5头,才驮1吨多煤。古道之上,驮队日夜不断,铁蹄日踏夜踩,历经千百年,才在石路上留下了蹄窝。漫步古道,你会依稀联想到古道悠悠、西风猎猎的远古情境以及商旅不断的古道盛况,当然还有古道沿边日进斗金的商户,鳞次栉比,叫卖声此起彼伏。每日五、六千条赖以长途运输的驼马浩荡而至,千磨万击,蹄窝遍布,而且有时还会出现的拥堵……,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古道昔日风景线。

1.jpg
  ★01


   从门头口到官厅,处于峡谷地带,道路为傍山沿沟线。这一带沿沟两侧山坡下煤窑众多,居民村落街道沿沟而建,号称“十三里长街”。这段道路均用石块铺砌,宽3- 5米,东段坡度尚缓,而西段坡度较大,故而运输全靠骡马、毛驴和骆驼。从官厅开始上九龙山,到山顶的峰口庵,全长3公里,道路曲折,坡度较大,古称“十八折”。路宽2-5米,路面用石头铺砌,由于年深日久,路面已严重磨损,凹凸不平,沿途可以见到畜蹄常年蹬踏而留下的散乱蹄窝,蹄窝阵更是奇观。


  古时,在这十三里长街中除店铺外,游商小贩还是值得一提的。他们的特点一是走街串窑台,背框挎篮,推车挑担,其宣传形式靠的是唤头。推头的是一把铁夹子和一个铁棍,把铁棍往铁夹子里一拨,发出清脆的声响就行了。磨剪子的唤头是一串铁皮链夹子,让它发出声响。卖针头线脑的用的是拨啷鼓,手一摇发出声响。卖茶叶的唤头是小鼓,用鼓槌击打鼓面发出声响就知道卖茶叶的来了。游商小贩的第二个特点是吆喝,也是种宣传。商业街的游商小贩卖东西比较单一,不像老北京商贩吆喝的那么复杂,抑杨顿挫,而是干净利索。比如:卖驴肉的就吆喝小驴——肥,卖煮蚕豆的就吆喝烂和——蚕豆,磨剪子的吆喝磨剪子来——镪菜刀。吆喝的声调是破折号前声调强,拉长音;破折号后则声音渐弱,音阶嘎然而止。优美和谐的吆喝声汇成一体击向整个商业街寂静的天空,仿佛就是一首绝妙的交响曲。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人口的聚集作用于商业的购买力,昔日商业街的繁荣勾画出了门头口街一幅美丽的图画。


3.jpg
★02


   这是在天桥浮村的村口,立着的一座简易牌坊,上书“京西古道自然风景区”。穿过牌坊,前面是一座“梁桥”,南北跨向的单孔拱形的梁桥,是一座古桥,其整座桥体建筑在巨岩上。


4.jpg
★03


  从宽街穿村,过孙桥,就是三店村。在村口墙上的介绍则说:这是一个由东店、中店、西店三个自然小村首尾相接组成的古村落,在明朝初叶就有从山西迁徙过来的人群在此安家落户。其村前、后的大山里有很多古老的煤窑,是门头沟煤炭等矿产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曾经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有大批民工涌入这里背煤、做工,也有驮畜前来拉煤、运煤,使这里成为一段繁华、喧闹的商旅古道。


6.jpg
★04


  在三店村的西店,看影壁墙上的绘画说这里是太平鼓的起源地,从画面上看,太平鼓是一种有柄,有环的单面鼓,圆形,鼓面是用皮子做成的,鼓柄下端拴有小铁环。耍鼓人左手持鼓,右手持鼓槌,边打边舞边唱。门头沟的太平鼓表演在北京市是很出名的,但过去不知道起源在西店村。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05


天桥浮村这个小村庄,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并不多,但在1947年末,这里发生过“天桥浮战斗”。这场战斗是晋察冀军区驻北岳军分区独立团,为配合解放军进攻南口,牵制国军驻扎在门头沟的队伍,在此进行了一夜的狙击战,灭敌130多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也牺牲不少人。时至今日,两边的山头上还依旧残存着国民党军队所修的多座碉堡。


★06


   过了天浮桥村,古道遗迹就已明显,自然少不了岁月的痕迹,古道由大石铺成,很不平整,上面有深深浅浅的马蹄窝,—批批马队留下的痕迹,不难想象当时商队来往的繁忙景象。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07


   继续前行,此时沟谷、路面明显开始上升,前面的坡上出现部分“古道”,沿路上去,眼前是一座影壁墙,墙后又是一座过街楼。这座过街楼曾是西山古道的通道,进深较长,楼体山石结构青石发券,券洞上刻有“天桥浮”三个字。


8.jpg
★08


    过街楼上原有三义庙,供奉三国时期“桃园三结义”之刘备、关羽、张飞,现在只剩些基石、石雕残件和一株古树。这棵经历过几百年风霜雪雨的古树,不但聆听过马蹄声声、驼铃悠扬,也经


历过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还是山里一座座煤窑兴衰变迁的见证。


9.jpg
★09


    如今,这棵二级古槐,一枝粗大的枝干已经干枯、折断,立在一堆废墟中显得很萧瑟。

★10


   山坡上有抗战时期建造的碉堡,一边山头上有三个,这是北山上的,有一个,组成了一个碉堡群。碉堡呈圆形,高大概有 2米左右,直径有4米的样子,从瞭望口可以清晰地看见山下道路。还有一个长方形半地下碉堡,可容下半个排人,一排瞭望孔面向东沟谷,可以说方圆十几里内可一览无余。


11.jpg
★11


  行进在古道上一路赏花观景,切记不要走错路,这一错就是方向性的,你付出的代价就是白白地浪费四个小时。请大家记住:过了这个双孔涵洞有两条路,向左转的是去蹄窝阵的,而几乎直行的大路可是“歧途”了。我因事先做了“功课”,庆幸只迷途了二十分钟知返。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12


这是古道上所说的“天梯”,实际就是在一处山崖壁上凿出来的一个个石阶,石阶很窄,且被岁月打磨得溜光水滑,加上石崖的仰角在50度左右,所以上下者都有些困难,尤其是接近地面约3米处,峭壁几近垂直,而石阶又被缩水成了一个个石窝,因此,要从此处上还行,下就更困难了。过了天梯后,道路相对比较好走,坡度较缓。我认为这段“天梯”应该不是驮畜行走的古道,因为人走都困难,驮畜根本无法上下。为此,我们决定依然走沟底,当穿官厅古村时向一位当地人打听,在好心人的指点下,我们从另一条古道向峰口庵挺进。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13 


  一路上风光无限好,但我们已无遐观赏,因为我们选择的路可能是近期走的人不多,杂草丛生,荆条挡道,行进难度较大。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14


看,群山叠翠,树木成林,风景还是很美的。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15


呵呵,在途中遇上的,这五头好客的老牛一字排开,在回首欢迎我们远道的客人那,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16


  从官厅开始上九龙山,到山顶的峰口庵,全长 3公里,道路曲折,坡度较大,古称“十八折”。路宽2-5米,路面用石头铺砌,由于年深  日久,路面已严重磨损,凹凸不平,沿途可以见到畜蹄常年蹬踏而留下的散乱蹄窝。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17


  九龙山越往上爬,掩映在密林灌木中的古道磨损严重,时而可见一两个蹄窝。崎岖的山路曲折蜿蜒,当年往外运煤时到了这里就只能靠驴驮骡背了。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18


  春日,当你走在这样的古道上,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李白《山中问答》中说的)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19  


  用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两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来形容这古道上的美景也不为过吧?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20


  满岭的白桃花在盛开着,像云?像雾?还是像雪?那“蹄窝阵”奇观就隐藏在满山遍岭的桃花中。(说明:在此图中山顶的左侧近二分之一处就是“蹄窝阵”)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21


请博友们注意:如果你走在类似这样的古道上就要考虑了,是不是已经走错了路???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22


  这就是峰口庵关城。峰口庵关城位于龙泉镇圈门以西 5公里处,玉河古道山口上,为古道上险隘关口之一。创建年代不详,明代已有,清代由王平汛绿营兵把守,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焚毁。关城建于两山之交的鞍部,座东朝西,关城系用山石砌筑而成,券洞高4米,宽3米,进深6.25米。关城南北两侧有石墙数十米斜上横拦山口,扼守要冲,玉河古道从口通过。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23


关城系用山石砌筑而成,坐东朝西,南北两侧尚有石墙数十米依山势而建,以横拦山口、扼守要冲。这个曾经商贾驮队往来进出、川流不息的关口,如今已是荒芜、颓败,只有残破的石砌关坝依旧顽强的矗立着。但浪漫的桃花还是告诉人们,春天来到这里。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24


  峰口庵山垭口处建的关城,至今犹存。关城西侧为一块平地,为峰口庵庙堂遗址和马王庙遗址。马王是主官大牲畜的神灵,而大牲畜是山区的主要运输工具,故而京西山区多出建有马王庙。这里现存石碑4快,一是清朝乾隆42年(1777)“永远免夫交界碑”。峰口庵关城原来是古道之上收税的卡子,为了保证京城的煤炭供应,官府特规定,免征煤炭运输税,而立此碑。二是道光14年“重修峰口庵东西山路碑记”,据碑上所记,当时修路捐银者是官员,舍地者是百姓,可谓是官民共建。另外两块碑是清道光甲午年(1834)的“峰口庵碑”和咸丰2年(1852)的“续立峰口庵道德行善碑”。从此峰口庵往西南约200米就是奇观蹄窝阵了。



★25


  这张图是在峰口庵拍的,不远处的古村应该是“抢风坡”,从此村至王平口,基本上是绕山而行的平路,坡度很缓,行走方便。峰口庵在清代是宛平县京西乡与王平村交界之处,有王平汛绿营兵把守。王平口是京西古道上的一个交通枢纽,各条大路在此汇总。





  以下三张古道老照片选自网络: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古道-玉河古道



   注:博文中的文字内容有些选自网络,特此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4-27 08:45 , Processed in 0.0131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