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3|回复: 0

【京西古道寻踪】一睹奇观“蹄窝阵”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159

帖子

68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85
发表于 2019-5-16 14: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光影骑士


拍摄时间:2011年4月18日              地点:北京门头沟

京西古道-蹄窝

京西古道-蹄窝

★00

  2010年1月,《北京日报》报道说,完好地保留着令人叫绝的“蹄窝奇观”的京西玉河古道有望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本市惟一以“道路”为申报单位的文保项目……。史书也曾留下了这段古道印证:清乾隆时,工部官员史贻直题奏:“宛平县正在开采117座煤窑中,有80多座在岭西峰口庵西北一带。”夏秋之际,京西这条岭上这通衢,更是全天候运行,峰口庵这段古道,自然是畜蹄踩踏,日月不息,历千百年,成此奇观。此处就是京西第一要隘峰口庵。登上峰口庵关城眺望群峰,只见青山揽翠,在距离关城西南不足二百米的山岗处,凹陷着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蹄窝一百多个,这段13米长的小路是京西古道上蹄窝最为密集的地方。在古代,京西产煤的窑地因排水、提升等条件的限制,煤窑大多分布在峰口庵以西的山区,这就使得京西这条中路古道在夏秋之季几乎是全天候运行,作为必经之地的峰口庵更是车马云集,畜蹄日月不息地蹬踩踢踏,历经七八百年才形成如此奇观。京西古道作为京西旅游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设想有一天,“蹄窝阵”将映入全中国、甚至于全世界更多人的眼中,这真是一件可喜可贺之幸事。

京西古道-蹄窝

京西古道-蹄窝

★01


  这是我在去往峰口庵的途中,在“十八盘”拍摄的,古时称“十三里长街”的全景。据《北京百科全书•门头沟卷》记载:“峰口庵关城,位于龙泉镇圈门以西5公里古道上。东行10公里过永定河入京,西行10公里至王平口,为京西玉河古道险隘关口。《老北京的煤业》讲述,从门头口到官厅,处于峡谷地带,道路为傍山沿沟线。这一带沿沟两侧山坡下煤窑众多,居民村落街道沿沟而建,号称“十三里长街”。这段道路均用石块铺砌,宽3- 5米,东段坡度尚缓,而西段坡度较大,故而运输全靠骡马、毛驴和骆驼。古道之上驮队日夜不断,千百年来,在坚硬的石面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蹄窝,现今这些蹄窝在许多地方都有遗存,从中可以反映出当时煤炭运输的繁忙景象。


  时光回转几百年,商旅出行,驼铃声声十里相闻,骡马嘶鸣缕缕飘传。店家迎来送往,商队络绎穿梭。山回人声,水返驼影。这样一幅京西古道图卷只能永远地封存在了历史的记忆当中。京西古道有说不完的故事,理不清的思绪,解不开的情节,百走不厌,百思不解。从门头沟圈门入山,经峰口庵来到“蹄窝阵”,不仅重走了京西古道的中道的精彩一段,感悟了京西古道的关城,更重要的是领略了“蹄窝阵”的历史遗痕,让你记住这千年奇观!


京西古道-蹄窝

京西古道-蹄窝

★02


  峰口庵——这座昔日喧华的关城,现如今已被历史的风雨剥蚀的只剩下一个空空门洞,人们只能透过那岌岌可危的圆形拱门方能隐约感觉往昔的风华雄姿。但谁能想象,在距离峰口庵关城西南不足二百米的山岗处,便是人们心驰神往的奇观“蹄窝阵”了。


京西古道-蹄窝

京西古道-蹄窝

★03   


   峰口庵-这里的片片残砖、块块断碑以及层层苔藓构成的此情此景,不知古人有何感慨,但至少留给我们今日的“登山人”以无限的遐想……。


京西古道-蹄窝

京西古道-蹄窝

★04


  沿着古道穿城洞而过,向左前行一百余米,一片壮观的“蹄窝”赫然在古道的拐弯处呈现,这就是期盼中的京西古道最壮观的路段。虽然我在博友的照片中看过了多次“蹄窝阵”,但还是被眼前的奇景所震惊。


京西古道-蹄窝

京西古道-蹄窝

★05


  沿山凿出来的石路被磨的很是平滑,泛着细腻柔和的光泽,很难想象这光滑的路面和旁边粗糙的山体居然是同一种石材。古道透着一丝神秘,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京西古道-蹄窝

京西古道-蹄窝

★06


  一段削山开出来的路段,长约20米,宽1.5-2米,全部是一体的沉积辉绿岩,石质坚硬而细腻,呈绛红色。在路面上散布有清晰的蹄窝上百个,左右交替,大致分为两行。


京西古道-蹄窝

京西古道-蹄窝

★07


  蹄窝直径为10-15厘米,深者15厘米,浅的也有6厘米。山青石红坑褐,蹄窝云绕龙舞,可谓千古奇观。


京西古道-蹄窝

京西古道-蹄窝



★08


  从这里蹄痕印窝的深度与分布情形看,蹄窝的形成与牲畜肢蹄起落和步幅跨度等规律有关,前后间距也相差无几,


京西古道-蹄窝

京西古道-蹄窝

★09


  一头头、一队队驮货负重的骡马踩着足迹前仆后继,自然就留下了深深的蹄痕坑。


京西古道-蹄窝

京西古道-蹄窝

★10


这是我冒着五、六级风在古道一侧岩石俯拍摄的。因风太大,怕在此“光荣”了,没敢往外站。


京西古道-蹄窝

京西古道-蹄窝

★11


  京西古道与我国著名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秦岭古栈道等无法相提并论。但是,京西古道的“蹄窝”却是独具特色,比云南普洱、四川雅安等茶马古道上“蹄窝”分布更密集,保留得更完整。这也是京城古道的骄傲。


京西古道-蹄窝

京西古道-蹄窝

★12


  这是峰口庵北坡的风光,山下不远处有“黄石岗”古村落,虽谈不上美景如画,但在这桃花盛开的季节,也可称的上风景宜人,古风遗存。如果能在此开发成旅游点,有又奇观“蹄窝阵”,一定会成为京西古道旅游的闪光亮点。



观后随想:   


  浅谈自己对形成“蹄窝阵”奇观的粗浅认识:


首先,峰口庵“蹄窝阵”遗迹形成的社会原因。是北京古代发达的采煤业。在古代,京西产煤的窑地则因排水、提升等条件限制,有八十多座在峰口庵西北一带。显而易见,京西峰口庵这一带古道的运煤业经久不衰。尤其夏秋之际,京西这条中路古道更是“全天候”运行。而峰口庵这段古道是必经之处,日月不停,经过七八百年如此永不歇息的畜蹄叩击,其形成也就不奇怪了。 


其次,峰口庵特殊的地形及岩石成份构成的影响。古道“蹄窝阵”遗迹在峰口庵的山岗上。岗下是深度不小的沟壑。东西走向的古道在这里受阻,必须劈开岩石开道才能通行。当然,这里的岩石山道是辉绿岩,石质坚硬,若换成易于风化的沙质岩或石灰岩,磨刻在其上的蹄痕坑,不可能保持这样持久。另说,这里若不是整块的人凿石路,那么,遗留在其上的蹄痕坑凹,也不会这样成片、密集。再说,京西的多雨水也给牲蹄与蹄窝的边缘频繁接触起到润滑作用,一定程度上加速“蹄窝”磨合。


还有,蹄窝形成与牲畜在行走中肢蹄起落和步幅跨度的规律有关。从这里蹄痕印窝的深度与分布情形看,在这段石道上牲畜的行走其肢蹄起落和步幅跨度很有规律,前后间距也相差无几。一头头、一队队驮货负重的骡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踩着足迹“前仆后继”,也是造就奇观“蹄窝阵”形成的重要因素。


京西古道-蹄窝

京西古道-蹄窝



 说明:文中有些内容选自网络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4-20 09:57 , Processed in 0.0113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