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78|回复: 0

寺旁仙境王坡村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139

帖子

5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4
发表于 2019-5-24 20: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潭柘寺的后山上坐落着一个小山村,叫王坡村。村落坐北朝南,海拔在450至850米之间。
  据传,明末清初时,在东村、南村、北村的西边还有一个西村。有一年发生了大水灾,山洪暴发中,将西村冲毁,只有王姓兄弟二人一直向西山坡的最高处跑,才逃过一劫。后来发现此地有饮水来源,又地处小山坳之间,就在此安了家,历经多年繁衍生息,便形成了一个山村。因全村除去外嫁来的媳妇之外,几乎百分之百都姓王,又因地处山坡之上,所以就叫成了王家坡村,后简略成了现在的王坡村。
  王坡村是隶属潭柘寺镇的一个行政村。现全村共有116户、186口人,全是汉族。有山地6000多亩,其中林地5000余亩,可耕种的坡地478亩,村域总面积4.8万平方米。
  站在村口处向村中望去,整个村落呈矩状形。村落正中间矗立着一排最显眼的二层灰色小楼,楼高约10余米,坐南朝北。小楼的楼梯设在西侧山墙角处,之字形楼梯与二层前侧走廊相连。站在走廊里向前看,北侧、西侧是大队部旧有的两排粉红色砖瓦房,与新建的小楼围成一个三合院,近千平方米的院子全部由水泥铺成。再往上看,整个村落上半部的一排排民房尽收眼底。走进室内后窗前,向外望可看到村落的下半部。
  站在西山墙楼梯旁往下看,小楼后墙与地基相连,基墙全部用山石垒砌而成,深达20多米,与楼高连在一起,形成了一面高达30多米的台阶,将整个矩形村落分为上下对接的两个菱形。听村里会计介绍,这是因村里2015年投资50万元,把原来通向潭柘寺的山间小路,全部用石板铺成了长达一公里多的台阶路,以便游人到村内观光游览,镇政府得知后特意奖励了村里80万元,由此新建了二层小楼。
  从队部大院东口街道往上村头走,可看到村中至今还保存着的一口老井,如今村民还时常从井中取水做饭。走遍全村大街小路,看不到丁点烟头碎屑,这里的街道很干净;村内没有任何开采和制造业,留守的农户主要种植物是玉米、谷子、大豆、土豆等耐高寒的农作物,这里的空气很清新;路上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声,耳边听不到任何声响,似乎空气都停止了流动,这里的环境很幽雅。
  走出村上头,顺着山坡爬上山顶,向西望去,坐落在山坳中的便是王坡村的邻村阳坡元村;沿着山梁向东北走,与京西古道山水相连;向南望去,耸立在定都峰顶的定都阁清晰可见。
  整个王坡村,除去裸露的山石和民居房屋之外,森林、植被覆盖率几乎百分之百。到了春季,村落四周的山坡上,小草吐出嫩绿的青芽,山桃花、山杏花、山楂花竞相开放,漫山遍野绽放出一片片粉红色霞光,因此被人誉为潭柘寺的后花园;夏季,绿油油的橡树布满沟沟梁梁,雨过天晴时,在橡林下寻觅,可采摘到肉嘟嘟鲜嫩嫩的橡树蘑;秋季,成熟的橡树籽洒在树下,山楂挂满枝头,游人可以随意采摘、品尝;冬季,橡树叶变黄了,黄栌叶变红了,点缀在其间的松树依然浓绿着,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俨然一幅浓墨重彩的美丽画卷。
  潭柘寺因有龙潭、柘树而得名;王坡村因有龙潭、王姓而独厚。潭柘寺中的龙潭旧址,就在王坡村背后的山梁里。相传,潭柘寺建寺不久,二嵲站大桑树上就飞来一条大蛇,是东海龙王的龙子为潜心修行而来,它每日听寺中老和尚传经念佛,对佛祖非常崇拜。由于每日听和尚讲经,口渴了要喝很多水,每天都把寺里大小水缸里的水喝光了。寺中方丈想,这样长期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就在潭柘寺北后山上给它挖了一个水潭,让它在潭边上听经、喝水,还在水潭边上盖了一个亭子,给这位龙子安了家,后来人们就叫这里为龙潭了。清乾隆皇帝每次到潭柘寺来,必到龙潭去祭拜,并亲手为龙潭题写了一块匾额。
  游历完王坡村,还可以超近道,顺着村下的石板路沿阶而下。穿行在茂密的松林间,呼吸着淡淡的松香气和花草气,耳边不时回荡着寺庙里传出沉闷而悠长的铜钟声。此时,自然会从内心深处品味到,寺旁仙境——王坡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3-29 19:36 , Processed in 0.0095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