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09|回复: 0

千余人坚守七年守护京西古道,他们是马蹄窝的“保卫者”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159

帖子

68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85
发表于 2020-7-17 09: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eg

2.jpeg




清晨时分,门头沟圈门窑神庙公园前,京西山水古道清山志愿队的50多名队员拎着分好的垃圾袋,在队长于有君的带领下沿着玉河古道上山了。他们要沿途捡拾游客和登山者丢下的垃圾,他们要守护古道遗迹,守护马蹄窝……日复一日的,他们已坚守了整整七年。


千年古道的“清道夫”


“自从3月份,马蹄窝遭6辆越野车碾压事件发生后,来探寻和了解古道的人也多了,这是好事呀!可我们志愿队守护古迹的担子更重了……”边往山上走,于有君边说,还不停地向山道四周巡视。一小块纸片,一个小矿泉水瓶都不放过。


古村、古桥、寺庙、古宅、关城……更有奇观“马蹄窝”和天梯……正值周末,沿途的文物古迹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三五成群,络绎不绝。


一路上,队员们无心欣赏漫山盛开的丁香花,更不能像游人一样驻足拍照。他们是古道的“清洁工”,挤身在山石间、丛林中,扫出石头缝隙中的垃圾。纸巾和塑料袋、形状扭曲的塑料水瓶、带着油渍的泡沫餐盒……不到3个小时,他们装了8个大麻袋。


“古道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请您把垃圾收好随手带走吧!……”老于指着一堆垃圾,提醒着古道旁几位席地而坐的游人。


“知道了,知道了。”游客连忙把垃圾收进塑料袋。


这样的提醒多了,他也在古道上落下了“爱管闲事的老于”的名声。可老于觉得这个“闲事”才是正经事。


门头沟土生土长的老于今年48岁了,他也在古道上走了四十来年。儿时,趴在老人们的膝盖上听京西古道商来旅往的故事,那马蹄清脆、驼铃欢响的情景,常浮现在他的眼前……


近些年,生态恢复了,古道的名声越来越响,驴友多了,保护的压力更大了。


老于还记得,7年前,他第一次进山才捡回一袋垃圾。渐渐的,游人多了。看到他一个人在大山中拎着垃圾,一位位热心人和老于走到了一起。


如今,志愿队已发展到2000人,有农民、工人、大学老师、白领,还有学生。少则五六袋,多则三十多袋垃圾,被志愿者们从山里背出来。


京西古道承载着重要文化信息,是门头沟乃至北京的一张“金名片”。保护和爱护它,就是让中外游人看到它真实的历史面貌。


马蹄窝将设立保护标志


跟着队伍一路跋涉,过了防火道就到了“十八折”。这段曲曲弯弯的盘山道是京西古道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历经千年的古道,路面磨损得坑洼不平,但山道间每隔一米铺就的大石板却保存完好,石板上古商队留下的“蹄窝印”,见证着京西商旅文化的历史。


“别看这一块块石板,阻止雨水把泥土和石板冲走,也防止驮着重物的骡子踩在石板上打滑。这是古人的智慧,很值得我们保护和研究。” 随行的京西古道研究专家安全山说。


大约走了6公里,峰口鞍关城的城门洞也出现在眼前。


“过了城门洞往西200米,就是 ‘马蹄窝’了。”安全山说。


来到“马蹄窝”入口处,一组组石块堆成的矮墙挡在面前。“这是避免再有人开车碾压马蹄窝而采取的临时措施。”老于说。


“请您收起手中的登山杖,不要让登山杖的尖磨伤了古迹。”看着从矮墙间穿过的游人,老于扯着嗓子大声提醒着。


走过矮墙,一段19米长的路面上,158个清晰的“马蹄窝”映入眼帘。蹄窝左右交替,最深的有15厘米,浅的也有10厘米。安全山说:“据碑文上记载,古道上牲畜驮运煤炭昼夜不断。山路难行,驮煤的骡子踏着前面骡子的蹄印才能安然走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来来往往,久而久之硬是在这用石头铺就的古道上踏出了深深浅浅的蹄窝,这是经过千百年才形成的奇观。”


俯下身子,仔细观察,本应清晰光滑的蹄窝边缘,如今却是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划痕,有的还被人用锐器刻下了“I LOVE YOU”……


“这‘马蹄窝’是京西古道标志性的象征,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啊!”老于蹲在地上,抚摸着蹄窝边缘,心疼地连连叹气。


“2015年、2018年,两次出现驾车来马蹄窝越野的事。我将收集到的情况上报给有关部门,但马蹄窝仍未能得到足够的保护。志愿队员就从山下扛了水泥、沙子上来,在马蹄窝入口两端立下了‘爱护古迹蹄窝,留与后人观摩’的公益标志牌,提醒过往的游人保护古迹。”老于回忆。


“可是今年3月,又有一群车友驾驶着6辆吉姆尼越野车碾压马蹄窝。而且这次对古迹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老于说,事情发生后,我们上报相关部门的同时,与京西古道协会的专家们协商保护。3月21日, 20名队员带着撬棍、尖镐和绳索来到马蹄窝。齐心协力在马蹄窝的两头,将路旁的两块500多公斤重的山石移到路中央,用这样的临时性措施阻止车辆碾压马蹄窝的破坏行为再次发生。


“这些人为了追求刺激和挑战,全然不顾对古迹的破坏。”为了引起社会各界对古道保护的重视,这一次老于选择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曝光这些人对古道的破坏行为。老于的曝光帖,媒体报道刊发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曝光之后,老于接到了不少人打来的电话,“有越野车车主向我解释说‘不知道这段马蹄窝是古迹’,还有人打电话骂我是多管闲事。我知道这都是得罪人的事,也曾差点挨了揍,但我不怕。保护古道,真的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老于的努力没有白费,再过一段时间,“马蹄窝”就会设立保护标识,安装语音提示系统,有关部门会对古道蹄窝采取数字化保护。说到这,老于脸上露出了笑容。


游人安全的“守护神”


除了保护京西古道,这支志愿队还守护着游人的安全。


从王平村到圈门的这段路上,有3处10米深的断崖。游经此地,需要抓着岩石上的铁链踏在坡度近70度的石壁上,缓慢地下行。


“以前,每年都会有驴友在这儿跌落摔伤。”老于说,2017年,队员们三度上山,在断崖上安装了防护链,这才减少了坠崖意外的发生。


老于还记得,那年6月,他第三次带领着15名队员上山安防护链。因为最难的是要将200斤的发电机从停车场运到断崖处。


山间的小路全是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坡度又大,只有3公里的路走起来十分艰难。


两名身强力壮的队员用一根粗木棍将发电机吊起来,一前一后抬着上山。走了还不到一半的路程时,他们就体力不支了。


“换双杠,上4个人!”4名队友架起了发电机。可前面的全是弯道,路也更难走了。两米多长的木杠子,刚从一个弯道上调转方向,就又进入了另一个弯道。四个人挤在一起,转来转去,工作服都磨破了,肩膀上也被磨出了一道道紫印。


1小时20分钟后,终于把发电机运到了第一处断崖下。此时正有一群驴友路过此处,在顺着队员们先前安装的铁链爬过断崖,得知保护他们安全的铁链就是志愿者们安装的时,他们朝志愿者们竖起了大拇指。


把发电机运上断崖的过程更加困难。他们将发电机一边拴上一条绳,一伙儿人在断崖上拽着绳子把发电机往上拖,下边的人举着发电机往上送,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往上挪,愣是把发电机从10多米深的断崖下拽了上来。


安装铁链的工作开始。在距离断崖顶部一步之遥的地方,脚下的岩石非常光滑,旁边又没有可以抓扶的地方。老于系好安全绳率先干了起来。为确保防护链的牢固性,他用气筒将钻眼里的岩石粉末全部吹出来,揳进去一个U形麻花钢筋,再打进植筋胶。


加固完3处断崖上的防护链,已经几近傍晚。


发电机是怎么运上来的,还得怎么运回去。更难的是,下山的路途中,下起了雨,坡陡路滑,队员们抬着沉重的发电机更不容易收住脚,虽然比上山时省了一些力气,但危险系数却增加了不少。当他们返回山下时,已是晚上6点多了。


捡拾游人扔在路旁的垃圾;清理石头和树上的乱刻乱画;保护古迹不被人破坏;保护游人的安全……老于和他的志愿队七年如一日地默默守护着京西古道,他们的足迹遍布在京西每一条路上。


“我们希望用自身的行动,唤起更多人对古道的保护意识,把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与后人。”老于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褚英硕


流程编辑:吴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4-26 05:47 , Processed in 0.0111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