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古道,因为它浸透着真实的历史,是真正的古董,有着真正的历史意义。 京西古道错综复杂,一直想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是这样。京西古道的起源是贸易,从远至山西、内蒙的货物到近至门头沟山里煤都是贸易的主体。特别是因为北京冬天气候寒冷,需要大量煤炭取暖,更加促使方便的,大运量的道路的形成。 道路的形成主要考虑距离远近和行走的方便。通常翻山越岭的路距离比较近,沿着河谷的线路比较好走但是经常需要过河。在过去没有桥的时代,过河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需要渡口,船和船工,还需要付费,再加上由于河流曲曲弯弯,需要多走很多冤枉路,所以,人们还是更喜欢找到山的垭口,走山路。 京西古 道大致形成了北中南多条线路,经过几段比较完好的古道实地行走,如牛角岭--韭园--石佛岭、圈门--天桥浮--拉拉湖--峰口庵,结合着现在的109国道的线路,可以真切的知道,古道实际上是商旅的最短路线,或者最好走的路线。 从北京到山西内蒙的一条主要的线路是从门头沟开始,圈门,天桥浮,拉拉湖,峰口庵,下山经过王平,然后到大台地区,经过千军台,翻大寒岭,下山到军响,再经斋堂,川底下,柏峪,黄草梁,到河北的麻道峪,从此又一马平川了。 这次走的就是从千军台到大寒岭的一段古道。 开车经过门头沟,沿109国道,经过下苇店,走县道,经过色树坟,落坡岭,左转进入大台山谷---清水涧沟。经过大台,木城涧继续向前就是千军台。这条山谷是著名的煤矿区,公路修的很好,但是因为多年的开采,资源已经消耗殆尽,路两边时不时出现废弃的房屋村庄,残垣断壁。 路边古道的遗迹还隐约可见,特别是两座拱桥十分醒目。 到头就是千军台检查站,离千军台上山处还有1公里多,外部车辆不让进了,驴友做好选择929公交车,可以直达千军台。 好在不远,下车步行,不就就到达千军台公交客运站。 客运站沿公路上行100米右手边的石砌边坡出现一个(唯一一个)豁口,这就是古道上山处。 根据网友的介绍,另有一个上山的是再往前100米路右侧山谷中的水泥排水沟,沿着排水沟上升就与古道汇合。 山谷排水沟的反方向是 同时这条线路的全程均伴随着一条联通公司的架空光缆线路,跟着电线杆子和光缆,肯定不会迷路。 上升一段时间,会听到持续的轰鸣声,然后看到设备和房屋,这是煤矿的通风井。房屋有守门人,还有数条大小不一的狗对着你狂吠。上山的古道在房子的左侧。 上山的前半段全是古道,后半段夹杂着防火道,两者还是很好辨认的。 古道石头是横着铺的,也是立着铺的,因为时间久远,所以表层光滑,即使长了杂草,还是很好辨认。大部分路宽大致有近两米(山上段也仅不到1米)。 防火道由碎石堆成,更宽,更碎。 经过近一小时的攀爬,到达垭口,大寒岭关城。 很明显这是一个险要处所,真正的两山夹一关。左右两边均高山,向前是一路下坡,直达军响,斋堂。 关城不大。仅存城楼一座,围墙半面。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5-5-3 10:51 , Processed in 0.0101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