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京西古道与三山五园旅游发展

2019-3-20 17: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55| 评论: 0|原作者: p9032

摘要: 董恒年 董恒年,男,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面上项目《北京市文化旅游发展主导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CSB004)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公益文化类项目《三山五园虚拟现实深层开发的关 ...
董恒年
[作者简介]董恒年,男,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资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面上项目《北京市文化旅游发展主导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CSB004)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公益文化类项目《三山五园虚拟现实深层开发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路径》(项目编号:21311441101)。

[摘要]京西古道是在传统的生产、交通、防御技术和宗教信仰条件下,北京城市3000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另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同时,它也将三山五园同其自身的兴衰融为了一体。按功能进行分类。京西古道主要包括商旅、戍边和礼佛敬香三类。三山五园与京西古道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三山五园建设中所用琉璃瓦等建材与京西古道的西山大路北道密切相关;二是三山五园所用煤炭和薪柴供应,与京西古道的西山大路北道和傍河古道密切相关;三是三山五园皇室成员赴西山著名寺庙道观的礼佛敬香活动,与京西古道也密切相关;四是三山五园的安全防御体系与京西戍边古道密切相关。京西古道与三山五园在文化旅游上进行联动开发,将拓展三山五园文化旅游发展的文化视野、空间视野和时间视野。


[关键词】西山;京西古道:三山五园;文化旅游:联动开发


一、西山与京西古道

北京北部和西部分布着连绵的山脉,地理上通常将延庆居庸关关沟以东直达渤海之滨的山脉称为燕山山脉,其中,北京境内的燕山称军都山。关沟以西、以南的山地属太行山脉,自关沟起南抵拒马河畔的太行山地,传统上被称为京西山地,简称西山。

西山南北连绵上百公里,东西纵横数十公里。历史上,西山“北接上谷,南通涿易,西望代地,东瞰燕蓟,具有重要的交通运输和战略地位”【1】。在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心目中,西山一直是拱护京城的天然右臂(燕山为左臂)。但是,作为京城天然屏障的西山,最高峰东灵山齐顶峰海拔只有2303米,一般在数百米至一千多米之间,且山间峡谷隘口众多,往往被西来之敌作为入侵京城时的主要通道。因此,战国以后的许多朝代都在西山筑城设卡,以加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防御。

西山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京城历史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分布于门头沟的煤炭,开发利用达上千年之久,元、明以来一直是京城能源的主要供给地, “京西群山之中,遍藏乌金。元明以来,京城百万人家,皆以石炭为薪。”【2】便是其形象写照。除煤炭资源外,西山还蕴藏着大理石、花岗岩等建筑石材,历来是京城建筑用材供给之地。

数十万年前,西山就是北京人的主要活动地域。早在黄帝“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3】并“披山通道”之前【4】,建造京西古道的序幕就已经拉开【1】。此后,随着京城发展的需要和对西山矿产资源的依赖与开发,逐步形成了资源外运为主的商旅古道。随着西山战略地位的上升和对其军事防御功能的依赖,筑城当关和设卡为口的戍边活动又造就了西山著名的戍边古道。此外,西山历来是潭柘寺和戒台寺等皇家寺院所在地,同时也是妙峰山娘娘庙等民间祭祀社神的庙宇所在地,因而形成了著名的礼佛敬香古道。总之,京西古道的形成,既是其悠久人文发展史的展现,也是其特殊地理位置所使然,还与其丰富的物产资源密切相关,是历经许多朝代的修造与整治,逐步形成的以西山大路为主干的古道网络体系。

远古的战火烽烟,古老的关隘城堡,古朴的村落民风,礼佛的虔诚跪拜,寺庙的缭绕香火,边汉民族交往的历历场景,以及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数不清的神奇故事,均成为北京西山京西古道上的重要遗存。这些既是那个时代经济、文化的具体象征,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足音。京西古道,在历经数千年历史沧桑的同时,也使它所蕴涵的厚重历史底蕴和灿烂古道文化叠聚成辉。



二、京西古道概况

京西古道犹如一张大网纵横于西山及山麓平原,以门头沟境内为主,路线多而长。就功能而言,主要有商旅古道、戍边古道和礼佛敬香古道三大类型。古道所留存的历史遗迹,虽然历经千年风霜,尽显残垣断壁之状,但风情古韵犹在。


(一)商旅古道

京西商旅古道中历史最悠久的是西山大路北道。该古道东起三家店,过永定河后沿河谷南岸而行,先经琉璃渠村,越愁儿岭,经斜河涧、水峪嘴,翻牛角岭,再经桥儿涧、马各庄、石古岩、色树坟、王平村、吕家坡、王岭到王平口止。过王平口后,沿清水涧的板桥、庄户、千军台到达北台子,翻越大寒岭后到达清水河军响,然后沿河向西南直达斋堂。过去清水涧王平口地区和清水河斋堂地区所产的煤炭,大部分经王平口后通过这条古道外运出山。位于三家店的各煤厂子(如现存天利煤厂等)主要靠收购并销售斋堂、王平口等地所产之煤为生。在愁儿岭和牛角岭等越岭路面上,均留有大量清晰可辨的商旅驮队蹄窝。该古道在1977年下苇甸至清水的公路修通后才自然废止。

京西商旅古道的第二条古道为玉河古道,又称西山大路中道。东起今石景山区麻峪村,跨永定河后进入大峪村,经东辛房、圈门、孙桥、天桥浮、孟家胡同、官听、峰口庵、黄石港、北岭,到王平口止。该古道也是斋堂和王平口地区所产煤炭的外运出山道,最晚在唐末即已存在,唐哀宗天祜3年(公元906年),割据一方的军阀刘仁恭设置玉河县,辖区包括了今门头沟区大部,因古道贯穿玉河县而得名。

京西商旅古道中的第三条古道为庞潭古道,又称西山大路南道。东起今石景山区庞村,跨永定河后经何各庄、石佛村至潭柘寺,过了潭柘寺后继续向西北,经赵家台、小店子、白道子、赵家庄后到王平口。这条古道既是潭柘寺地区和王平口地区煤炭外运至京城的主要通道,也是香客到戒台寺和潭柘寺礼佛敬香的主要香道之一。

京西商旅古道中还有一条古道为傍河古道,该道东部起点有二,一是起自香山,经东山村、孟悟村、西杨坨后到军庄,另一起自三家店,沿永定河上行至军庄,自军庄两条古道会合后沿永定河左岸西行,经陈家庄、担礼到下苇甸。自下苇甸起又分为二支,一支继续溯永定河而上,到王平村后与西山大路北道会合,另一支经上苇甸、灰厂、田庄、芹峪后到青白口,然后沿清水河谷西南而行经军响、东胡林、西胡林后直至斋堂。这条古道是清水涧王平口地区和清水河斋堂地区煤炭外运至京城北部地区的一条重要通道。


上述诸商旅古道,除承担西山煤炭与石材等向京城的输送任务外,同时也承担着京城与西北及山西等内地地区贸易的交通任务。自斋堂起,向西的商旅古道又可分为三条,一是向西北方向经天津关去上谷(河北张家口)的古道,一条是过清水镇和张家庄后向西去大同的古道,还有一条是经清水镇和张家庄后向西南经紫荆关去代州、忻州和太原的古道。这三条古道是京西古道的西延部分,在古代时期担负着沟通京城与内地商旅活动的重要任务。


(二)戍边古道

京西古道中的戍边古道,主要是指沿内长城所开辟的西奚古道。该古道起自昌平居庸关南口,向西南经禾子涧、老峪沟、马刨泉进入门头沟界,从门头沟雁翅镇的杨村起,经长峪西口、大村、庙庵梁、向阳口、沿河城、沿河口、龙门口、天津关口、柏峪村北排凌安、十岭鞍、柏峪涧、东龙门(涧)口、燕家台、西龙门(涧)口、梨园岭口、瓦窑村、双塘涧、老天河水、岭台鞍,进入河北涞水县境,再经河北易县的紫荆关到唐县的倒马关止,全长200多公里。

西山戍边古道沿线的长城呈断续状分布,多是关隘之处筑城设关置口,险峻之处以山体作为屏障,因此,关隘成为京西防御的重中之重。每个关隘的关口处都建有关城,正中的券门通行货物、车马和行人,券门两侧的圈洞则用来存放兵器。

春秋战国时期,西山为燕国的西部边疆,在主要古道的关隘上均设置有关口,大道设关,小道设口。元、明、清三朝在西山共设关口22个,这些关口平时内外通衢,战时成为军事要塞。明朝强敌在北方,居庸关八达岭一线长城为外长城,设重军把守,而京西地区属内长城边关,只列兵布防。1449年和1550年京西内长城防线两次被攻破后,明王朝开始大力加强西山防御。

天津关是戍边古道上最重要的关口之一,位于进京商旅古道和内长城的结合部位,是西山防御西北来犯之敌的第一道边关,在天津关西北海拔1700多米的制高点黄草梁上加筑有七座烽火台,烽火台之间有城墙连缀,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据考证,在内长城沿线的戍边古道上明代所设置的烽火台达近1500座。

天津关东面的沿河城,是戍边古道上的防御咽喉,扼守着两道山口和一道水口,在整个西山地区,论地形之险和山谷之雄莫过于此。关城除设敌楼外,还在关城附近修筑城堡,设守御千户所驻防,驻军最多时达两千多人。同时,为了保证沿河城防御之坚固,在沿河城南面的斋堂再建一座城堡,作为沿河城之辅城,与沿河城形成犄角之势,便于战时相互增援。

尹钧科认为【1】,京西古道中几乎所有道路都与古代军事布防有关,今天仍继续沿用的石门营、军庄、王平村、王平口、青白口、白瀑口、房良口、长峪口、沿河城(口)、向阳口、东小龙门口、西小龙门口、东龙门口、西龙门口、关津关、爨里口(南暗口)、梨元岭口、洪水口,以及军响、罗(锣)班、简昌(箭厂)、公涧(弓箭)铺、罗古(锣鼓)台等地名,都是各个时期西山戍边古道军事布防所形成的地名。

(三)礼佛敬香古道

西山分布有潭柘寺、戒台寺、灵岳寺、灵严寺、柏山寺、白瀑寺、大云寺、仰山栖隐寺和通仙观、栖云观(大台玉皇庙前身)、太清观等寺庙与道观,在妙峰山、百花山、九龙山、福龙山、九泉山、平顶山等山上则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娘娘庙,整个西山佛、道、俗神寺庙道观数量达上百个之多。其中有不少香火非常兴旺,因求神、敬神、娱神、自娱、庙市等进香与庙会活动的兴盛,促使通往西山寺庙与道观的礼佛进香古道应运而生【5】。其中,潭柘寺和戒台寺及九龙山、妙峰山、百花山娘娘庙会的礼佛进香古道自成系统,且多遗存。

芦潭古道是潭柘寺与戒台寺的主要礼佛敬香古道。古道东起卢沟桥,经长辛店西行上山,经大灰厂、穿越石佛村至石牌坊后即到戒台寺,然后经秋坡村,翻越西峰岭后再经南村、南辛房村、太平庄村后即到潭柘寺。芦潭古道是当年乾隆皇帝到戒台寺、潭柘寺进香时所走过的古道,因此,当地人称之为御道。古道保存基本完好,石佛村附近的石制牌坊,雕刻精细,成为昔日御道鼎盛的见证。早年居住在潭柘寺和戒台寺周边的村民,将周围十三个自然村落统称为里十三,即赵家台、阳坡园、王坡、草甸水、贾沟村、平原村、南辛房、北村、南村、东村、鲁家滩、秋坡、石佛村。明、清时期,每年四月花开时节,天下游僧、四方香客都来潭柘寺和戒台寺礼佛进香,京城百姓也在此时赶庙会和踏青游春,经常形成“古道青山杨柳暗,马蹄单绕寺门烟”的盛况。

除卢潭古道外,麻潭古道和庞潭古道也是潭柘寺与戒台寺及西峰寺的礼佛进香古道。麻潭古道东起麻峪村,经桥户营、冯村、石厂、万佛堂和桑峪后到达潭柘寺。

九龙山娘娘庙主奉九天玄女娘娘, 可谓卓立不群,且与门头沟煤业文化相融。其东平岭、中平岭、西平岭、 岭后道等进香道中的中、后两路至今大部遗存【5】。

百花山在瑞云寺、显光寺、胜泉寺、福田寺、关帝庙、龙王庙等寺庙群基础上,又将九天玄女(农历五月十八庙会)、王母娘娘(建有蟠桃宫)、碧霞元君(娘娘庙内塑像)等“娘娘”崇拜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马栏、田寺、黄安、曹家房等多条进香道。其中,黄安经黄安坨上百花山的进香道遗存最多【5】。

妙峰山庙会香火甲天下,妙峰香道最多、也最有名。(清)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述了妙峰山娘娘庙及其庙会盛况, “庙在万山中,孤峰矗立,路盘旋而上,势如绕螺。前可践后者之顶,后可见前者之足。自始至迄,继昼以夜,人无停趾,香无断烟。  夜间灯火之繁,灿如列宿。以各路之人计,共约有数十万。以金钱计之,亦约有数十万。香火之盛,实可甲于天下矣!”【6】除京城以西、以北平原路段外,仅妙峰山敬香上山路就有以车耳营为起点的北道、以北安河为起点的中北道、以大觉寺为起点的中道、以香山为起点的中南道、以三家店为起点的南道和以下苇甸为起点的西道等数条,至今均大部保存。【5】


三、三山五园与京西古道的关系

传统上所称的三山五园是指位于北京西山东翼的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以及分布于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及山麓平原的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7】,是清代所兴建的皇室行宫和皇家园林及寺庙等的总称,主要以康熙至乾隆时期做建行宫与园林及寺庙为主。由于西山东翼层峦叠嶂,山麓平原泉水丰沛,湖泊星罗棋布,西山与山麓泉湖相映衬,形成江南水乡般的自然山水景观,因此,金、辽、元、明及清各朝,都曾在此营建皇室行宫、皇家园林与寺院及部分私家园林。清乾隆时期,为满足京城用水之需,同时为加强防洪和发展西郊水稻生产,对西山水系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增加了玉河水量。河湖水系的改善,为京城西郊皇室行官和皇家园林的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目前,三山五园已被确定为北京市重要的历史文化景区,其北部、东北部及东部以京密引水渠和地铁13号线为界,西部以海淀行政区界的山脊线为界,南部以海淀区闵庄路及西北四环路为界,形成了一个总面积达6850公顷和囊括明清时期皇室行宫、皇家园林、宗教寺庙、民居村落及防御军营等在内的历史文化景区。分布于区内的颐和园、圆明园、玉泉山、香山公园等都是三山五园的主要文化旅游景点,其中,颐和园为世界文化遗产,圆明园和玉泉山及香山公园内的历史建筑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皇室行宫、皇家园林、宗教寺庙、民居村落及防御军营等同水乡般自然山水结合而成的三山五园,其形成、发展和演化及存续过程,与京西古道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三山五园皇室行宫、皇家园林和寺庙建设中所用琉璃瓦等建材,与京西古道的西山大路北道密切相关。清代以前,北京皇宫与西郊皇室行官、皇家园林及寺庙建筑所用琉璃瓦等建材,均产自位于今北京西城区的琉璃厂官窑。明朝时琉璃厂官窑范围北至今西城区西河沿,南到前孙公园胡同,东至延寿寺街,西至南、北柳巷。明嘉靖三十二年,京城外城墙改建后,琉璃厂官窑所在地已属于城内城区,随即废止了城内官窑,将琉璃厂迁至门头沟的琉璃渠村旧o。因此,明嘉靖三十二午后,京城皇宫及三山五园皇室行宫、皇家园林与寺庙所用琉璃瓦等建材,主要由门头沟琉璃渠村的官窑生产供应,同时,琉璃瓦等建材也主要通过从琉璃渠村经三家店、五里坨、黑石头村、镶黄西营、香山和北坞等西山大路北道的东延平原古道运送至三山五园。

其次,三山五园皇室行宫、皇家园林、宗教寺庙、民居村落和防御军营等所用煤炭和薪柴供应,与京西古道的西山大路北道和傍河古道密切相关。在京西商旅古道中,西山大路北道主要承担着清水涧谷地王平口地区的煤炭运输,东起点是三家店的煤厂,也可从清水涧谷地向西翻越大寒岭后,将清水河谷地斋堂地区的煤炭沿着西山大路北道运往三家店煤厂。到达三家店后,沿五里坨、黑石头村、镶黄西营、香山及北坞村等平原古道,将煤炭直接送达三山五园。另一条商旅古道即傍河古道,将斋堂地区和王平口地区的煤炭沿永定河西岸古道运至军庄后直接运往三山五园。因此,三山五园在其存续发展期间,能源的供给与消费直接依赖于京西古道。

再次,三山五园皇室成员赴西山著名寺庙道观举行的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礼佛敬香活动,与京西古道也密切相关。虽然在三山五园的皇室行宫与皇家园林附近本身建有众多寺庙,如香山寺、正觉寺、碧云寺等,为皇室及其成员的日常礼佛敬香提供了便利。但是,在西山尚有潭柘寺、戒台寺等皇家赦封的著名寺院,同时也有妙峰山娘娘庙等皇家赦封的庙会场所。久居行宫及园林的皇室成员,在特定时期会去这些寺庙礼佛敬香或参加庙会活动,所走路线多是京西古道中的礼佛敬香古道。有资料显示,自潭柘寺于西晋建寺以来的1700多年中,各朝都有皇帝亲临潭柘寺礼佛敬香和拨款修建,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多次到潭柘寺礼佛敬香。戒台寺于隋代开皇年间建寺至今的1400多年来,也成为许多朝代重要的皇家寺院,康熙二十四年康熙皇帝曾到戒台寺驻辇礼佛,参禅悟道,乾隆皇帝则于乾隆十六年、二十九年、四十四年和五十三年先后四次到戒台寺参禅悟道,并留下了《初至戒台六韵》和众多碑谒、匾额及楹联等。清代皇帝赴潭柘寺和戒台寺进行礼佛敬香与参禅悟道时大都走芦潭古道。

此外,三山五园位于京城西北郊,其安全防御既是京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其特殊位置,在安全防御中又处在重中之重。毫无疑问,京西古道中的戍边古道,自然与三山五园地区布防的各兵营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今海淀境内的车耳营、东小营、西小营、镶黄西营、镶黄东营、蓝旗营、火器营及昌平北小营、门头沟军庄等兵营的布防,都与三山五园皇室行官和皇家园林及皇家寺庙等的防御密切相关。


四、京西古道对三山五园文化旅游发展的意义

京西古道是在传统的生产、交通、防御技术和宗教信仰条件下,北京城市3000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另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同时,也将三山五园的发展演变同古道自身的兴衰融为了一体。因此,京西古道对三山五园文化旅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突出反映在对三山五园文化旅游发展中文化视野、时间视野和空间视野的拓展上。

首先,将京西古道与三山五园在文化旅游上进行联动开发,能大大拓展三山五园文化旅游发展的文化视野,极大地丰富三山五园文化旅游产品的数量、质量及文化内涵。这种文化视野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京西商旅古道、戍边古道和礼佛敬香古道,已不仅仅是一条条的古道线路,是分布有各种遗存和相应历史人物与事件的一条条历史文化线路,是一种空间上呈线性和网状分布的特殊文化遗产。在未来三山五园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可着力挖掘三山五园建设发展史上琉璃瓦等建材的生产与供应、煤炭和薪柴的生产与供应、防御兵营的布局以及皇室成员礼佛敬香等与京西古道有关的文化元素,包括重要文化人物和文化事件及其产生的文化效应等,使其成为三山五园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三山五园的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本身是西山的东翼余脉,分布于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及山麓平原的山泉、河流及湖泊,本身是西山东翼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京西商旅古道、戍边古道和礼佛敬香古道的开辟,本身也充分利用了永定河及其支流,在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西山抬升过程中河流下切所形成的自然通道。因此,只有从西山自然环境整体和西山的地质与地貌发育过程去解析三山五园的自然山水形成,才能真正理解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的选址与布局兴建,也才能真正理解与其密切关联的京西古道形成的自然背景。这样,在三山五园文化旅游发展中,大大加强了地质和地理科学文化的成分。

文化视野的拓展,既有利于增加和拓宽三山五园文化旅游产品的数量与范畴,又有利于提升三山五园文化旅游产品的质量,还有利于丰富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及科学文化内涵。

其次,京西古道与三山五园在文化旅游上进行联动开发,将大大拓展三山五园文化旅游发展的时间视野。虽然今天所指的三山五园,主要是清代在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及其周边山麓平原所建的皇室行宫、皇家园林、宗教寺庙、民居村落及防御兵营等物质文化遗产,前后时间跨度尚不足300年。但是,三山五园所在地的西山早在中生代就已出露于地表,在第四纪时又迅速隆起,且在隆起过程中发育了永定河水系,这是三山五园所在区域自然山水的地质和地貌演化背景,而京西古道的开辟也正是利用了横贯西山的永定河在下切过程中所形成的河谷天然通道。同、时,在清代以前的明、元、辽和金等许多朝代,已经在今三山五园所在区域修建过皇室行宫和皇家园林等。因此,将京西古道与三山五园在文化旅游上进行联动开发,可大大拓展三山五园文化旅游产品的时间跨度,使三山五园文化旅游产品更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再次,将京西古道与三山五园在文化旅游上进行联动开发,将大大拓展三山五园文化旅游发展的空间视野,能有效分流三山五园重点旅游景区的游客量,最大限度地保护三山五园的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首都重要的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经过三十多年的旅游开发与发展,三山五园的游客接待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通过联动开发,将三山五园建设发展史上琉璃瓦等建材的生产与供应、煤炭和薪柴的生产与供应、防御兵营的布局以及皇室成员礼佛敬香等与京西古道有关的重要文化人物、文化事件及其产生的文化效应等,作为三山五园文化旅游产品加以开发,从而在空间上对三山五园重点旅游景区的游客起到分流作用,也对三山五园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

王晓燕和王晨的研究表明【9】,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的日合理接待量约为27500人次左右。近年来,颐和园的游客日接待量早已远远超过其其合理接待量,国庆黄金周的日接待量甚至能达到其合理接待量的4倍多。香山公园的游客年接待量在500-600万人次u ,日均接待高达14000-16000人次,黄金周和十月红叶节日接待游客在60000人次左右。相较而言,圆明园的游客年接待量只有100万人次,日平均接待量尚不足3000人次。




[参考文献]

[1]尹钧科: 《京西古道》序,载门头沟区文史委: 《京西古道》,香港银河出版社2002年版。

[2]袁树森:《老北京的煤业》,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3]陈裤常:《中国上古史演义》,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6年版。

[4]司马迁:《全本史记》,华文出版社2010年版。

[5]王安全:《永定河文化中的京西古道》,        《永定河》2013年第2期。

[6]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7]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史一清代建筑(第五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8]璐珐: 《北京琉璃厂文化街前世今生一一九市精华萃一衙》,《北京青年报》2008年9月17日。

[9]王晓燕、王晨;《北京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0]张晓军等:        《北京市香山公园文化发展规划》,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010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4-20 22:04 , Processed in 0.0092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