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京西农村祈雨习俗

2019-10-18 13:4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87| 评论: 0|原作者: p9032

摘要: 作者:袁树森   京西山区面积广大,历史上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区域内虽然有永定河流经,但因多是山地,灌溉不利,水浇地不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由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没有力量兴修水利设施,以抵抗旱涝灾 ...

作者:袁树森


  京西山区面积广大,历史上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区域内虽然有永定河流经,但因多是山地,灌溉不利,水浇地不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由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没有力量兴修水利设施,以抵抗旱涝灾害,只能凭借下雨的多少而获得收成。雨水偏多的年份粮食丰收,温饱之外还可略有节余,如果雨水偏少的年份就会蒙受旱灾,粮食歉收甚至绝收,致使家庭生活窘迫。先民们认为,万物皆有灵,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由神灵所掌控的,主管降雨的神灵是龙王爷。在人的愿望仅凭借自身的力量难以得到满足时,就转而去祈求神灵,希望能够求助神灵的力量来满足自身的需求,祈雨活动也由此而产生。
  旧时,北京地区除去保平安的关帝庙,求子嗣的娘娘庙之外,数量最多的民间神庙就是龙王庙了。较大的村庄一般都建有龙王庙,小的村子一般是将多位神灵同奉一庙中,但其中必有龙王。仅据《门头沟文物志》的统计,京西门头沟区有龙王庙37座,另有名为龙王观音寺、龙王伏魔庙、龙王观音禅林、黑龙庙、龙泉寺、龙泉庵的庙宇20多座,共计60座以上。而诸如龙王堂、龙潭、龙泉等较小的供奉龙王之处则并未统计在内。
  龙王是民间奉祀最主要的神灵之一,顾颉刚先生认为,这种奉祀活动“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绝不是可用迷信二字一笔抹杀的。我们在这上可以看出他们意欲的要求,互助的同情,严密的组织,神奇的想像,可以知道这是他们实现理想生活的一条大路”(《妙峰山进香专号引言》)。
  一、多种形式的祈雨活动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京西民间的祈雨活动因地区的不同,而方式也有所不同,每一种方式几乎都在其本地区都流传了数百年,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祈雨一般形式为到龙王庙去焚香叩拜,然后到附近的山泉、水潭之处取“神水”,供奉在龙王像前。或抬上龙王像在本村及邻村巡游,一路之上有本村的民间花会载歌载舞,进行表演。最后在龙王像前集体号佛(唱龙王的颂词),焚表以送达神前,祈祷许愿,如“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唱大戏三天”等。
  1.单村求雨
  一般较大的村子,村中都建有龙王庙,求雨活动仅在本村进行。柏峪、安家庄、爨底下、下苇甸等村在历史上都是单独求雨。祈雨形式大致相同。先在本村龙王庙内,由村中长者带领各户户主,上供焚香叩拜,然后把龙王木质雕像抬出庙外去曝晒。若过了三天再不下雨,就集合全村民众,一部分青年抬上龙王像,村中各档民间花会妆扮整齐,紧跟其后,一路之上载歌载舞,前往附近名为“龙潭”的山泉水潭处,用小葫芦去取“神水”,全村老少在村口迎接。把葫芦供奉在庙内龙王像前,众人跪拜、号佛、焚表、许愿,仪式结束。
  2.偷龙王
  大旱之年,没有龙王庙的村庄求雨时采用“偷龙王”的方式,即把外村庙里的龙王像“偷”来,在本村进行供奉,进行求雨活动,之后再送回去。这种“偷”龙王的活动是不会引起纠纷的,两村相邻,你来偷龙王若下了雨,我村也受益,不会你村下雨我村不下。另外龙王像送回来时最少要漆上一遍金漆,还省了我村的钱了呢。“偷”龙王的方式一般是这样的,在偷龙王像的前几天,先派人到被偷之村去告知,某日某时,将派人来盗取你村的龙王像。到时,几名青壮年夜间按时来到被偷村的龙王庙,焚香祷告之后,抬起龙王像返回本村。此时被偷之村派出几人手持棍棒,大声呼喊,假作追赶,一直追到来偷龙王像之人村口才返回。
  偷来龙王像后,供奉在预先准备好的空屋子里,先请工匠对龙王像进行整新,先塑一遍胎,然后油漆彩绘一番,意思是怕别人认出来这尊龙王像是偷来的。然后焚香叩拜,摆上各种供品,村中各档花会在神前献艺,尽量讨龙王爷的欢心。全村除怀孕妇女和病人之外,都要前来参加祈雨活动。如果三五天内下了雨,全村人就要敲锣打鼓地把龙王像送回去。
  3.请龙王
  请龙王就是民间传说某村的龙王最灵验,自己村子如果遇到旱灾,就到那个村去,把龙王请来,借用完了之后,再送回去。
  传说,下苇甸村龙王爷十分灵验,妙峰山脚下的南庄村是下苇甸村龙王爷的舅舅家,每年四月,下苇甸村龙王爷都要到南庄村去住上几天,这时凡是有来请龙王的就都到南庄村去请。有一年下苇甸村龙王爷又去了舅舅家,恰逢下苇甸村大旱,到了五月端午了还一滴雨都没下,大田里一镐下去就是一股烟,连种子都种不下去,靠从浑河里挑水浇地,根本解决不了山坡地的旱。没办法,村里只好召集“十三档会”的大鼓会、皮影戏等民间花会到南庄村去把龙王爷接回来。抬着龙王爷像到村北三公里的桑峪沟,把龙王供上。村民们化上妆,到重兴庵等村中的各处庙宇去参驾,然后族长带领大家祭祀龙王,叩头行礼。按照“先生”的指点,村民在龙王像脚下刨了一个小坑,小坑里一会儿就渗出了水来。人们知道是龙王显灵了,赶紧拿葫芦灌水,用一条丝带拴好斜挂在龙王身上,把龙王像抬回了龙王庙里,开始了三天的祈雨活动。求雨一开始,族长带领全村人跪下,连过路的人此时也都要跪下。主祭人双手展开大表,高声朗读:“天旱无雨,求龙王拯救黎民百姓”等等祈祷之词。第二天果然润雨如酥,人们过上了一个好年头。
  到了秋后,村民们杀羊上供,唱皮影戏三天,举行祭祀活动,然后抬上龙王驾到村北的桑峪沟去,将龙王像身上挎着的葫芦灌满水,凡是去求雨的人,头上都柳条编的帽子到茶棚去吃饭。从此,这一带就留下了一句民谚“求下苇甸的龙王,不出三天准下雨”。就连海淀区的北安河村也经常到下苇甸来请龙王,请龙王到黑龙潭去作法、祈雨。他们白天不来,全是黑夜将龙王像偷偷地抬走,这叫“偷龙王”。等到秋后将龙王像重新塑化一新,再送回来,下苇甸村民敲锣打鼓地到村口去接。直到解放后,这种活动才停止。
  4.联村祈雨
  如果久旱不雨,为了表示虔诚,相邻的一些村子会联合起来,举行大规模的祈雨活动。规模最大的当属斋堂川的“五十八村龙王大会”,原来已经有人写过,此处不再赘述。
  5.特殊祈雨方式
  京西山区有一种特殊祈雨方式,俗称“扫天晴”,下清水、灵水等村均有这种风俗。祈雨过程大致如下:由村中的十二名寡妇,先到庙里叩拜龙王,然后每人手拿一个柳条簸箕,一把新的炊帚,到村子附近的水潭、泉边、河畔,用炊帚蘸水反复地刷簸箕,希望龙王爷可怜寡妇人家过日子不容易,给下点儿雨,使庄稼有个较好的收成。
  1963年春夏之交,久旱无雨,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于是村中有人倡议,举行寡妇求雨。按照惯例,应为12位寡妇集体行动。另还要找10个童男童女随同。但全村只联络到了8位寡妇。其中有三义号杨家四奶奶,她的老伴于1949年病逝,四奶奶还把自家的孙子叫上,以凑男童之数。一行人到杨家村东沟的泉水窝子,围着泉水而跪,前面的一个人用带来的簸箕,一把笤帚,用笤帚沾上泉水朝簸箕反复刷洗,一边洗,一边默祷:“黑龙头,白龙尾,XX个寡妇来取水,龙王爷发慈悲。”还有“一去道儿干,回来淌着湾。XX个寡妇刷簸箕,龙女又把水来端。”寡妇们轮流上前刷簸箕,念祷辞,轮完为止。祷告完了才能再说话,不能东张西望。领着童男童女(都戴着新编的柳条帽)径直回村,推举XX位寡妇到村中龙王庙旧址再拜,至此,祈雨仪式结束。
  在门头沟的龙泉镇地区过去也有一种特殊的祈雨方式,据说某村一位村民是王八精转世,众村民在抬着龙王像去各村巡游过程中,必须由此人背上一个大笸箩,扮成王八的样子,紧跟在龙王轿之后,沿途村民纷纷向他身上泼水,这样求雨才灵验,往往巡游的队伍尚未回村,大雨就下起来了。由于此人十分辛苦,每次求雨之后,都要从集资中拿出一部分钱来,给他当酒钱。由于有这笔收入,祈雨时他本人也乐意效劳。
  雁翅镇珠窝村的后台有座龙王庙,供奉着白龙。龙王像的后身还有一尊女人像。传说女人像是碣石村龙王庙黑龙的老婆。白龙与黑龙耍钱(赌博),黑龙输了,把老婆抵赌债给了白龙。珠窝村天旱求雨时,就到碣石村把黑龙连同神龛一块儿偷来,抬到白龙庙里。黑龙一见自己的老婆,悔恨交加,大哭一场,于是,天降大雨,村民大喜。再把黑龙送回碣石龙王庙。
  二、祈雨活动的特点
  1.祈雨活动是一项集体性的农村民间大型活动,带有很强的公益性特点。旱天得雨,受益的是一个地区所有的农户,故而求雨就是一个村庄以至一个地区民众的共同关心的事情。大家都踊跃参加,所需费用由民众公摊,所需人力积极奉献。以公众之力而取得公众共享的利益,是义务与利益的并存和平衡。
  2.祈雨是农民实用主义哲学的突出表现。祈雨要祈求龙王,仪式隆重,场面盛大,循规蹈矩,一丝不茍。但农民平时并不敬龙王,只要是不求雨,一年也不给龙王去上一炷香,一般也没有固定的祭祀日和祭祀活动。而到了求雨之时却要“临时抱佛脚”,来求助于龙王,这种“用着朝前,用不着朝后”的行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敬神虔诚与否在于是否需要。
  3.神灵人性化。在农民的眼中,龙王爷不是一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圣,更不是一尊毫无感情的冷冰冰的泥胎,而是与他们有关联甚至有亲情、有感情、有七情六欲的,有人性的神仙。斋堂地区传说,他们求雨时供奉的黑龙原来住在房山区的黑龙潭,后来被外来的青龙赶出了龙潭,而逃到了斋堂,化身为英俊青年,投在东斋堂贾家财主门下做工。后来娶了贾家小姐为妻,并在村民的帮助下,打败了青龙,夺回了自己的龙潭。黑龙神与东斋堂贾家有亲缘关系,故而每次斋堂川五十八村联合村求雨时都是由东斋堂贾家牵头,由贾姓青年抬着龙王彩轿前往房山黑龙潭求雨,一路之上高声哭喊“姑奶奶,姑爷爷,下点儿雨吧……”希望以这种亲情关系来感动黑龙神,顺利降雨。

  妙峰山镇下苇甸村所供奉的龙王爷也是人性化了的。传说龙王爷的姥姥家在樱桃沟村,如果久旱不雨,就证明龙王爷去住姥姥家了,忘记给下苇甸下雨了。下苇甸村就要集合全村的十三档民间花会,敲锣打鼓地到樱桃沟村去,把龙王爷接回来,祈求降雨。
  4.对龙王爷软硬兼施:京西祈雨时对龙王爷一般是采用软硬兼施的策略,先给龙神烧香上供,叩拜祷告。如果还不下雨,就要惩罚龙神了,把龙王像抬出殿堂,放在烈日之下去暴晒,让他也尝尝炎热无雨的干旱滋味,甚至用柳条鞭打龙王塑像,若还不下雨才去龙潭取神水,取回神水后,才把龙王像抬回庙内安放。这种对神灵敬而不敬,软硬兼施的态度,是京西民间拜神的一大特色。
  5.民间社会力量的展示。祈雨活动一般都是民间的,很少有官方参与。从发起到组织募资,到整个活动的举行过程中,一切准备、组织、宣传、指挥、安全协调工作全部由举办者负责。其组织机构是由民间推选出来的有威望、有见识、有组织和领导能力的长者,所有民众也都依照传统规矩,出钱出力,踊跃参加。对所担当的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茍。千百年来举行过无数次的祈雨活动,虽然人数众多,场面盛大,但从未听说过发生过任何差错和安全事故,充分显示了民间社会的力量。
  三、祈雨活动中的民众心理
  1.祈雨活动中民众的心理有两种:其一是农民急切盼望尽快下雨,给焦渴的小苗降下甘霖,收成才有望,因而他们是极其专注极其虔诚的。另一种人是下不下雨无所谓,这些人一般是不以种地为生的人们,包括煤窑、采石场、石灰窑、烧造业、手工业的从业人员,商户等。但他们也参加祈雨活动,并且在集资时自愿出资,跟随祈雨的巡游队伍走街串巷。他们主要是存在一种从众心理,也是为求得邻里和谐,社会和谐,热心公益的一种表现。另外是凑热闹,把求雨活动作为乡村的一种娱乐活动来看待,以增加自身生活的乐趣。
  2.祈雨活动是民间花会的大展演。民间花会原称香会,是依托宗教祭祀、民间祭神等活动而存在的。其中包括了武术、体育、戏剧、舞蹈、音乐、曲艺、杂技等各种艺术形式,是民间艺术的形象表现形式。在祈雨活动中,各村所有的民间花会都要出动,在街巷中载歌载舞,进行表演。他们的表演机会并不多,每年祭神、庙会、祈雨、闹元宵时才能展演,因而对于每一次机会都不会轻易错过,而尽心竭力。祈雨活动中的花会表演起到了酬神娱人的作用,丰富了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同时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花会的会众们把祈雨活动看作展示自身技艺,赢得集体荣誉的好机会,在观众的叫好声中得到满足感。而大多数民众也从某种程度上把祈雨活动视为了欢乐的节日。
  3.对于农村民间的祈雨活动,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愚昧”和“迷信”。这是他们祈盼丰收,祈盼幸福美好愿望的一种心理反应和实际表现,是科学与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年代和社会里的一种必然。京西地区属季风气候区。农谚云“大旱不过五月十三”,按照京西的气候,下雨一般集中在农历五月中旬到六七月份,但农民求雨却一般在五月上旬举行,因此时麦子要灌浆,玉米、谷子等大秋作物小苗初长,正需要雨水。此时农民祈雨一般都比较灵验,其实是当时气候、气象条件所致,三五天内大多有雨水降临,但农民认为是自己的诚心感动了龙神,在心理上得到了龙神保佑的安慰,以增强生活的信心。既使不去求龙王爷,到了一定的时候也会下雨,但人们求雨的日子绝不会等到五月十三,主要是出于一种天人合一,人神感应的心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4-20 16:53 , Processed in 0.0087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