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西奚古道

2018-5-8 09: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21| 评论: 0

摘要: 西奚古道路线、历史、村镇详解。
西奚古道,据说由古代奚族西支人在其皇妃带领下,利用沿河城大断裂地形创修,故称西奚古道,古称皇太妃岭道。后成为明内长城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之间的联络道。亦可称之为古军道,其在辽金时期曾发挥过特殊的军事作用。

古道自昌平南口起,西南方向经老峪沟、禾子涧、马刨泉进入门头沟界;再经房良口、大村、长峪西口、庙庵、向阳口、沿河城、石港口、龙门口、天津关口、柏略村北排凌安、十岭安、柏峪涧、子龙门(涧)口、西龙门口、梨园岭口、瓦窑村、双塘涧、老天河水、岭台鞍,进入河北省涞水县境;再经易县紫荆关,到唐县倒马关终止。 全长260余公里。其中门头沟段(房良口至岭台鞍)长约55公里, 分为东、中、西三段,即《门头沟国家步道系统规划》C1〜C3线, 属国家级历史步道中的长城步道系统。

燕家台


徒步路线及沿途景观 



---东段:

房良口至向阳口,单程15公里。乘车至雁翅镇杨村路口, 即“双大公路”规划线东端。路东有“灵之秀”大村基地和香子台娘娘庙。沿南雁公路东北行不足1公里即房良村。村北1公里余,即明内长城房良口位置,遗址无存。

房良村,曾名“逍遥村”,可能由“烧窑村”谐音演变而成,建口后成为军户村。今村内最大看点是龙王庙,大殿内壁画犹存。庙前两株老槐树,属一级古树名木,在门头沟古槐中,堪称魁首。村东北5公里,连接昌平马刨泉;村东山上有北齐长城,可见距今1400年前这里已是军事要塞。回返南行至杨村路口,沿大镇公路往西北行不远,进大村水泥路西南行,路南即大村村址。大村,旧称长峪村,明代设长峪口,隶属居庸关镇边城。路在沟谷中,沟名湫河,又称九河沟,为永定河门头沟段入境支流。由大村北向西行约2.5公里,路边多松柏树,山坡上的残墙,即得胜寺遗址。为何称得胜寺,以及它与北京德胜门、昌平得胜口的关系,当地流传着很多传奇故事,可访问老乡或查阅《南石洋大峡谷》一书,此不赘述。有上山小道到遗址,殿宇遗基犹存,可见规模不小。尚存残碑,记载明代重修之事。寺对面山头上,有北齐长城遗迹。回至沟中公路,前行约2公里,为两条大沟汇合处,名曰九河口。转进西北方向,沿新修水泥路溯行1公里余,沟西路口小公路,通老马套村。再北行0.5公里,在又一路口处走支路西行(路北有一机井),过大沟进小沟,新公路旁可见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所修“警备路”(卢沿路)遗迹。进小沟峡谷约0.5公里,沟往右,路在左,上坡至垭口(当地称“庙庵”)。 有东南至西北向小路,南通老马套,北上椴叶台。过垭口沿盘路下山, 1.5公里到三岔沟谷小岔地,梯田为杏树果园。西行不远,穿果园,沟南坡上有“警备路”复现。沿路西行,弃小公路,走山路过垭口,下行至沟底公路。前行数公里,就到了沟口村落——向阳口。

向阳口,古称兴业口或杏叶口,村落依山背沟面河(永定河)。永定河由此转南,河谷之湖光山色,乃著名的珍珠湖(珠窝水库)。村中及河边有多家农家乐,可供食宿。村北一上山步道,看着很陡,实则不难走,路通“盖不严”(大悲岩观音寺)及芦子水。河对面有码头及游船,为中坤集团经营的珍珠湖山庄。

---中段(向阳口至燕家台)

此段在《门头沟国家步道系统规划》中,称沿长城中道,C2线, 长24.3公里,海拔380米〜1090米,平均坡度12.7%。

由向阳口村西过桥,转沿公路西行(河北岸陡壁山路古道狭窄、 危险、不宜行),7.5公里到沿河城。沿河城古称三岔村,永定河自宫厅、小幽州北来,至此转向东去;又有大西沟、刘家峪沟、林子台沟、龙门沟、石羊沟等水流,在此汇合后注入永定河,故有“三岔”口之谓。明嘉靖年间在此设沿河口,万历六年(1578年)建守备城(俗称沿河城,史书中仍记为沿河口)。万历十九年(1591年)修城碑曰: “国家以宣云为门户,以蓟为屏,而沿河口当(昌、真保)两镇之交, 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浑河(永定河)汤汤(荡荡),襟带其左,盖腹心要害处也。”城墙总长1182.3米,东门曰“万安”, 西门曰“永胜”,南北各有一水门。城内有十余座庙宇,还有大戏台、 守备衙门。南山山上有烽火台,西北河口处有沿字一号和二号敌台,依山傍水,形胜壮观。修城碑曰:“周视关城,未有如沿河口之壮者也!”

出城往西200余米,为三岔河口,再西200余米,为斋沿与沿黄公路交会处。沟北岸台地下,为原沿河城乡政府旧址,台地上有唐代创建的柏山寺和明代创建的娘娘庙。由路口西行至“沿黄公路” 路口再直行,4公里到龙门沟口及龙门口村。明代设东小龙门口于此。继续西行1.5公里,到刘家峪村旧址,再西南行经西湖涧、骆驼岭、 窄胡同跳道、东沟等,上山至天津关岔路口。在窄胡同跳道北侧台地上,有东大台、西大台、王大台等村落,其中西大台曾出土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石磨盘、石磨棒。

天津关位于西奚古道与天津关(黄草梁)古道并合的咽喉路段, 元代称天津岭口,明代称天津关口。西南行下山经排凌安、牛家村 址,再西南行越过十岭鞍,下柏略涧,至东龙门涧口(明东龙门口), 再到燕家台村。其中,十岭鞍附近有天仙背洞,为周口店的第25地点, 曾出土旧石器时代动物化石。

---西段(燕家台至岭台鞍)

燕家台村的情况,在“大北沟古道”中已有介绍,此不赘述。 出燕家台村往西,过西龙门涧口(明西龙门口),经岗子岭、养麦涧、 鳌鱼涧,上山行至梨园岭村西垭口。梨园岭村,由军户成村,位于垭口东,南北向主街,街东为高基边墙,状如长城垛墙。这里为数路汇合处。出大街北口,东北方向通恶峪涧、燕家台;出村南口, 往东下坡至沟底,通煤窑涧及药王庙;东南方向分出两路,分别通往齐家庄和杜家庄;由垭口西北方上山,路通梨园岭口,并可经黄花梁至江水河;西北方向下山,路通洪水口;往西下山,过瓦窑村南就到了双塘涧村。

由双塘涧村南郑家台(俗称坑儿台)往南,进南沟西南行,经老天河水台下、台上,转南经隗家及隗家坟地,就到了公路尽头。 再沿古道上至垭口——岭台鞍,即到北京市区界。由燕家台至此, 全长近18.5公里。如继续前行,过岭台鞍后转向东南方向下至沟底, 经岭台南村至镇厂(今九龙镇),就到了奴才沟路和贝子岭路会合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芹淤古道下一篇:天津关古道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4-20 21:16 , Processed in 0.00643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