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中国门头沟

永定河文化研究

百度百科

xufeng的博客

有孔铜钱的博客

京西古道的博客

双塔邨人的博客

赤脚走天下

留住京城那一抹来自历史的绿荫

六只脚户外线路

 

《京西古道模式口》--模式口的历史沿革


翟连学

模式口,原名磨石口。这里西接太行,北枕燕山,两条山脉铺就天然屏障,为这一地区遮挡着冬日劲吹的朔风;西南即是自西蜿蜒而来的永定古河,为这里的农、桑、稼穑及饮水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众多的山泉,优美的山林,巍峨的高岭,以及东南一望无际的原隰,更给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上古之时,人们就在这里开垦居住,生息繁衍。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了商朝,于是封帝尧的后代  于蓟(即地处石景山区老古城、北辛安、庞村、石景山、模式口一带的古国名)。后来燕国逐渐强盛,蓟国逐渐衰弱,燕国灭了  蓟国,将燕国的国都迁到了模式口、老古城、石景山一带。公元  前314年,燕王姬哙听信谗言,将燕国的王位让给了国相子之,  子之任亲远贤,三年后燕国内部发生了变乱,齐宣王乘乱攻打燕国,只用了15天,就攻破了燕国都城,杀了燕王姬哙和国相子之。


燕太子姬平(一说公子姬职)继承了燕国的王位,即燕昭王。燕昭王为了报亡国之仇而礼贤下士。经过二三十年的苦心经营,燕国的国力已经十分强盛,在公元前284年的时候,封乐毅,为上将军,统辖燕、韩、赵、魏、楚五国的兵马攻打齐国,连续攻取齐国的七十余座城市。当时的齐国,只剩下莒,即墨和临淄三座城市,齐王出逃到了小小的莒城之中。齐国的珠玉财宝、车甲珍器,都被掠到了燕国的宁台、元英、羼室三个宫殿之中。据 从文献记载:当时燕国的宁台、屠室、元英诸宫就在今石景山区的模式口、老古城、北辛安、庞村、石景山一带。战国后期,秦统一天下,分置郡县,当时的模式口地区属于广阳郡蓟县地。汉朝统一天下后,此地属燕国,后改广阳国。


公元250年(魏齐王嘉平二年)六月,镇北将军刘靖为了巩固边防,屯田种稻,组织军士千人,在今模式口西南,修戾陵堰,开车箱渠,用作农业灌溉。戾陵堰建成后,每年可以灌溉农田百万余亩,还可以有效地调节和分配永定河的水量,控制永定河的泛滥。公元262年,魏元帝派遣樊晨重修戾陵堰,并增辟水道,自今模式口西南引水东至今潮白河,水贯通蓟城东西,润泽四五百里。公元295年,高梁河洪水暴发,冲毁戾陵堰四分之三,宁朔将军刘弘(刘靖之子)筹划指挥,命司马逢恽等将士二千人修复戾陵堰。公元521年,时逢大旱,幽州刺史裴延隽,为了缓解蓟城南北的旱情,亲自来到今模式口西南的戾陵堰,勘察地形,组织修复,蓟城南北的旱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魏书·地形志》云:“蓟,二汉属广阳,晋属。有燕昭王陵、燕惠王陵、狼山神、戾陵陂。”陂有四音,第一音读如“碑”,作池塘水岸讲。这一记载充分说明了在北魏之时,-戾陵堰仍旧存在。作为三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戾陵堰在模式口地区,一直发挥了二三百年的效应.这或许说明,戾陵堰从产生到应用,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公元550年(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北齐在幽州置东北道行台。隋废郡,复置幽州总管府,唐改诸州为郡,改幽州节度使为范阳节度使,设为范阳郡,治幽州。《新唐书·地理志》云:“蓟,天宝元年(742)析置广平县,三载省,有铁,有故隋临溯宫”。从此载可以看出,当时的蓟县就应有冶铁的历史。当时的磨石口地区,应属幽州范阳郡广平县地。《旧唐书·地理志》云:“幽都,管郭下西界与蓟分理,建中二年(781)取罗城内,废燕州庙署,置幽都县,在府北一里。”当时的磨石口地区,应属幽州范阳郡幽都县地。因蓟城在唐朝是塞北重镇,故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李白、高适、汪遵等先后到过燕蓟一带,并留有不朽诗篇。


宋朝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云:“垣墙山一名万安山,在蓟县西五十里,山有铁鼎,其下有旧置冶处。”万安山在今模式口东北,而京西只有模式口西南,一直是冶铁所,故老相传,旧有大铁锅、二铁锅,是旧时冶铁的所在。据传在紧邻模式口的金顶山上,旧有铁鼎,而且此地只有金顶山以顶(鼎)名之,学者多认为《太平寰宇记》之载,即为金顶山。如今《太乎寰宇记》中所记载的“旧置冶处”已发展为现代化的钢铁企业“首都钢铁公司”。


公元938年(契丹会同元年)十一月,契丹改幽州为南京,又称燕京,成为辽代的陪都之一。旋设南京道,称南京幽都府,改蓟县为蓟北县。公元1012年(契丹圣宗开泰元年)十一月,改南京为燕京,改幽都府为析津府,改蓟北县为析津县,改幽都县为宛平县,为宛平县名之始。当时以磨石口中心街道为界,北部地区属析津府郊区,南部地区属宛平县。金灭辽,以燕京归宋,宋改为燕山府,置广阳节度使,其他建制未变。海陵王至燕京,改称中都,定为国都。时磨石口地区北半部为金中都郊区,南半部为宛平县地。


公元1171年(金大定十一年).在磨石口南原戾陵堰、车箱渠的基址上,复开金口河,引水东至通州,人潞水,以利漕运。公元1266年(蒙古至元三年)十二月,复凿金口渠,自京西东麻谷(麻峪)分引卢沟一支,然后东流,从磨石口西南的金口凿山而出,以运西山木石。第二年,在中都之东北建立新城,迁都于此。时磨石口地区北部属于元中都城郊区,南部为宛平县地。此后,又大造宫室,西山木石被采伐一空。谣云:“西山秃,大都出。”即云此事。后改中都为大都,复置宛平、大兴二县,时磨石口地区,北为大都城郊区,南为中书省宛平县地。


公元1342年(元至正二年)正月,中书参议孛罗帖木耳、都水监傅佐建议重开金口。由于金代二开金口,皆因泥沙量过大,而未获成功,所以朝臣多有微词。丞相脱脱力排众议,大举兴工。开闸时,水势湍急,泥沙齐下,立时拥塞,不能行船,由是民怨沸腾。朝廷为平息众怒,将中书参议孛罗帖木耳、都水监傅佐等人处斩。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于1370年封朱棣(明太祖朱元璋四子)为燕王,朱棣夺取帝位后,改元永乐,迁都北京城,改北京为京师。时磨石口地区,北半部为京师顺天府地,南半部为直隶河北省宛平县地。


从明代清平伯墓志可知,公元1433年(明宣德八年),已有磨石口之名,为已知村名最早的记载。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出版的《京城五城坊巷胡同集》已将此村同北京通往河北东部、山西及塞外的通道连在了一起。公元1593年,宛平县令沈榜,也在《宛署杂记》中记载了磨石口村,还和当时的过山总路联系了起来。


由于京西煤炭开采业的不断兴旺,京西的相关产业也跟着发达起来,如大灰厂、石料开采场等,与都城建设紧密结合。运输则成了京西矿产进入都城的主要问题,道路就是运输中的关键所在,运输的驼、马都要经过磨石口这一必然通道,将京西的物产运入京城。旧肘的阜成门上镌有梅花,朝阳门上镌有谷穗,民谣“朝阳的谷穗,阜成的煤”,反映了京西煤炭进入京师的情况。


乡老云:旧时的磨石口,天刚放亮之时,远山近水,都在一片静谧之中;而城门一开,商旅出行,驼铃声声闻十里,驼马嘶鸣缕缕相传,人们往来问讯,店家送往迎来,山回人声,水返驼影,古道上熙来攘往,络绎不绝。


自村东迤逦而上,有一古刹,名承恩寺,传为唐武德间(618 - 625年)旧刹,明朝时久已圮毁,明正德五年(1510)因旧基鼎新重建。该寺之结构与其他寺迥异:在寺院内,有四个石砌碉楼,碉楼为二层复式建筑,上有女墙,二层上建筑早已坍塌。在废墟中,生长着一棵径近八十厘米的古槐,可见碉楼的年代之久。寺在乾隆、道光间皆加修葺,至今形制犹存,其中古银杏、古柏散布其间,可见当年风韵。


由此西上而北折,万绿丛中,一片金碧辉煌者,即法海寺。其地旧有龙泉古刹,不知何代建筑,至明代已毁。明英宗近侍太监李童,于1439年在龙泉寺旧址上鼎新重建。寺内壁画,出自明代宫廷画家之手,堪与敦煌壁画、永乐官壁画相媲美,是我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的艺术珍品。寺内殿堂壮丽,画栋飞檐,显于苍松翠柏之间。寺内松柏,皆奇古可观,是修禅、静虑不可多得之地。


从法海寺返回,沿街西上,为田义墓,是明代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之葬所。其内石雕,百态千姿,无不精美绝伦,是石雕工艺中之佼佼者。


公元1644年,清顺治皇帝定鼎燕京,北京仍称京师顺天府,磨石口归属未变。


《光绪顺天府志·地理志》云:(顺天府)西北三十五里磨石口镇,千总驻焉。并注云:典史驻城,管鲁古等村五十三。由此可见,当时的磨石口已经成为京西重镇,而且此镇还统管着包括东到鲁谷的五十三个村庄。经屡次调查,磨石口南扎,旧时皆有高大围墙,将北面的蟠龙山、福寿岭、馒头山及南面大片原隰之地圈人其内,形成一个严密的城池。街上有四个过街楼,联系着南北的大墙。在东边第一个过街楼外,旧时还挂有悬首示众的木笼。这说明,当时的磨石口不仅在军事上设防有千总把守,在缉盗及治安方面,也是京西的中心地带。


磨石口村的寺庙很多,据不完全统计,该村寺庙曾达十七个。在法海寺下,旧有永济寺,曾经也是一个规模宏丽的寺庙。法海寺西南,还有慈祥庵(今存)、慈云庵(不存),在西部隘口处,有海藏寺和海会寺(不存)。另外还有三个龙王庙,三个关帝庙等。


1922年2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给北平市区送电的同时,磨石口村成为北平市郊第一个通电的村庄。1923年春,改村名为模式口。


1950年春,在模式口法海寺建立门城中学分校。1952年迁至现址,并正式去掉分校名称,改名北京第九中学。


解放后,模式口地区,先后属北平市第二十七、第十九、十五区辖境,后属丰台、石景山等区辖境。现属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办事处管辖。


应该说明的是,此时模式口生产的磨刀石,曾以质地优良而畅销全国各地。


六十年代初,石景山区人民政府投资,将模式口村内的黄土街道改造成柏油马路,使村内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模式口隘口,在清道光年间曾有拓宽,拓宽后的隘口,宽度和深度,均为四米,且其坡陡,路窄,车辆过此,交通极不方便。后经历次开凿,仍旧没有大的改观。1993年,人民政府再次投资,大幅度地拓宽了路面,降低了标高,过去拥挤的隘口现已变成沟通京西的主要通衢之一。


目前,金顶街街道办事处又筹资数百万元,对模式口地区进行综合改造,计划将该村建成一个集明清建筑、环境保护、放游、休憩、度假为一体的京西文化村。


将来的模式口,以其众多的人文精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必将为现代化的旅游、文化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返回索引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