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中国门头沟

永定河文化研究

百度百科

xufeng的博客

有孔铜钱的博客

京西古道的博客

双塔邨人的博客

赤脚走天下

留住京城那一抹来自历史的绿荫

六只脚户外线路

 

永定河研究文集--京西古道 第十章 门头沟各镇古道 四、军庄镇古道


军庄地区的历史十分悠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灰略仙人洞等处1937年被古人类及考古学家斐文中、贾兰坡、德日进等人发现并定为“周口店北京人”第16、17、18地点;军庄村曾出土战国刀币与兵器等;建拦河闸时曾出土汉代军用腰带钩,东山村“思汉岭”因汉代苏武出使匈奴经过而起,而“军庄”之名本身就与古代驻军有关。军庄村西北将军山将军洞及岩画洞、东山及灰略村的元代垒寨遗存……;说明军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交通要冲。灰峪、灰口等村因烧灰而得名,东山村“京白梨”为名优特产,杨坨、香峪与煤业有关,也促进了这一地区交通道路的发展,“香火甲天下”的妙峰山庙会古香道之中南道及南道早期也由此经过。

京西古道-军庄镇地图


军庄地区的古道古代以军道为主,明清以来又以香道为主兼顾商道总体上属京西古道中的永定河左岸道,主要有以下几条:


(—)永定河沿岸道


东南起自三家店,进永定河官厅山峡。沿着河左岸,有一条古道,人称小北道,可能是自有古人类活动以来陆续形成的早期道路。


从三家店村西龙王庙,旧有沿着河东岸北行的、在岸边岩石上开出的一条路,到军庄。《日下旧闻考〉〉曰:“出磨石口至三家村,浑河倒映,崖壁峭绝,皆作丹黄青碧色。河流其下,迳纡其上,度十里入军庄。”《长安可游记》载:“三家村尽,出浑河崖,八里过军庄,外临陡崖,内倚绝壁,以两 手扪石而度,抵枣园,背河人山。”由此可见,三家店至军庄的古道非常窄 小、险峻,这也是妙峰山南道改走琉璃渠原因之一。


从军庄西北,顺着河岸边上石路可达下苇甸村。其间,在今龙泉务村 北、中粮龙泉山庄对面山上有古代军事设施遗迹。向西到陈家庄村,即枣园村,向南过河到野溪河滩,向西北进西北涧,为妙峰山香道之南道,向西到陇驾庄村。


(二)东山古道


位于门头沟区军庄镇东部,与海淀区香山、白家疃(tuan)仅一岭之隔的东山村,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山村。除古老的思汉岭、驰名的京白梨外,东山古道在历史上也十分重要和有名。明《宛署杂记》载:“思汉岭,在县西六十里东山村,苏武使虏过此,得名。”说的是西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时,苏武持旌节率随从百余人出使匈奴,在完成任务返程时,因匈奴内部变故而被扣留并劝降,苏武忠贞不屈,被逐往北海(今俄罗斯境内贝加尔湖,时属匈奴)放羊,19年始回国。在去时曾经过东山村东山梁,对汉朝恋恋不舍,故名思汉岭。这个故事正史有载。说明军庄及东山在距今2100多年前,不仅有道路,而且是官道,既能通往内地西安,又可通往蒙古高原。当然,这条路的原貌早已荡然无存。


由东山村东东南行数里,经过碌碡园,在当地人称之为“大岩根”的 地方,即海拔380余米、东经116。09'40”、北纬40。00'07”处,至今立有修路碑1通。该碑通高1.52米,其中额高0.57米,碑身高0.95米;宽0.67米、厚0.14米,碑身宽0.64米、厚0.11米,碑阳额曰“重修盘道,万古流芳”,碑文记载修路事宜;碑阴额曰“万古流芳”,碑身刻捐资修路者芳名。由于年深日久,且字口浅,碑文及题名部分字迹均已模糊难辨。据刘义全先生《京西修路碑》文中记载,重修盘道碑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 1795)立,“碑文为小楷,多处字迹难辨。李光耀撰文,李英敬书。碑文记载‘东山村有十八盘一域通京城之要路……忽道又断,路不通,往来艰难,会村众等同心修建,重整道途……虽不敢云有功于人,稍助行人之一便云而。’宋雅琴女士(东山人)在《东山古道行》一文中介绍“捐资达150多 人、数十个姓氏,还有王平村一煤窑主出资修路。”由大岩根,路分二道, 即南十八盘、北十八盘。往右南十八盘即碑记重修的道路,通往香山;往左北十八盘通往海淀区白家疃。


在东山村“贡梨园”东面,还有一条山路,可通往白家疃、温泉村。


金代时,香山寺称大永安寺,妙峰山前仰山栖隐寺也是金章宗不止一次驾幸的古刹,且在大觉寺、双泉寺等诸寺建西山“八大水院(行宫)”,经由香山、东山、仙人洞的古道为通往仰山的“支道”之一。生于南安河村的张文大先生近年来经多次破荆斩棘地考察,写出《仰山正道》一文,指出:“仰山正道另有一条支道,从尊胜塔(又称六郎转塔)往南,过锯齿山可达仙人洞,到灰峪村。再往东经杨坨、东山、打鹰洼,从香山过街塔下山,直通京城。这条路的打鹰洼段、仙人洞至锯齿山段,石铺的路面保存得更为完好。仙人洞北因采石切断了古道。”说明金代时,东山村古道还是很好的。


元代时,这里是交通“要害”之处,至今尚有遗存,如“南箭北楼”之碉楼和“留鞑坟”地名等。元朝末年,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蒙古族内部纷争暗流涌动,元王朝统治危象显露,但仍要作困兽之斗,除在一些地方设巡检司(如宛平县齐家庄、王平口、卢沟桥等巡检司)外,还实行“垒塞”以控制要道。《元史•顺帝纪八》载:元至正十七年(1357)“诏天下团结义兵, 路、府、州、县正官俱兼防御事。”次年二月已朔,又朝“议团结西山寨大小十一处以为保障,命中书右丞塔失帖木儿、左丞乌古孙良祯等总行提调,设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编立牌甲,分守要害,互相策应。”元熊梦祥在《析津志》中亦有核查记载,此即史上有名的“元末垒塞”,今王平镇西落坡村亦有碉楼和“鞑寨”,还有军响胡林山上鞑子寨等。军庄东北“寨口”之名也可能与此有关。当然,民间反抗仍不断,“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广为流传至今。今977支线东山终点站附近,有小地名称“留鞑坟”。


另外,东山村内也保留着百十米长的一段古道。


(三)灰口路古道


即由军庄经西杨坨、老庙、王家湾、灰口、寨口到北安河及温泉的古 逍。《宛署杂记》载:“县之西北,出西直门一里曰高郎(梁)桥,又五里曰篱笆房、曰苇菰村,又二十里曰鞑子营,又十里曰北海淀,其旁曰……南安 耐、曰北安河、曰幞头村、曰大觉寺、曰孟窝村、曰东山村、曰香芋沟、曰杨家坨、曰寨口村、曰灰峪村、曰军庄村、曰陈家庄……俱纵横北海淀之四方,与昌平州地方犬牙。”据水利方面的专家研究,永定河曾一度经军庄往东北方向流去,即是说经由灰口的山口曾是古河道,那么后来成为人行通道也就顺理成章了。上世纪40年代初,侵华日军大修所谓“警备路”时的“卢沿路”,即从卢沟桥起沿着永定河左岸至军庄,弃“河”改道,经灰口、北安河,绕行了思台至大村,再到沿河城,利用了这段古道,新中国成立后,修通了军温路(军庄——温泉),近年又修通了六环路,均利用了灰口这一段穿山山谷地形。


军温路灰口村公路边,曾有一通明代由“西城兵马司”所立界碑,汉 白玉石质,方首,面东而立,下部被淤土所埋,高1.57米、宽0.46米、厚 0.2米,碑阳刻有“宛平——属西城——西属宛平”,也能说明这条古道的存在与重要。旧时,门头沟以东往城里运煤多用骆驼。每年夏季,胳驼须 人去口外草原放牧,所走放牧路即包括由三家店经军庄、寨口等的古道。


(四)香峪古道


香峪古道由孟悟附近向南进香峪沟,经香峪村,走香峪梁十八盘,越 岭后到今石景山区隆恩寺,进而可在五里坨接京门大道。


隆恩寺为清饶余敏亲王家族墓所在地,其墓地范围北至香峪村,村中有看坟户。隆恩寺创建于金大定四年(1164),称昊天寺,明正统四年 (1439)大太监王振重修后改称隆恩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郡王于顺治三年(1646)死后葬于此,香峪村齐、王、郭、朴四姓人家为看坟户。墓地石构件被张学良买走,运往辽宁抚顺。


香峪村除产香椿外,还是军庄地区煤业始发地,自明代起就有很多小窑,清代为保护王爷墓而打过官司,立过“禁采煤碑”。


这些都说明香峪古道自明代已有,也比较重要。村南上香峪梁的“十八盘”古道尚存。


(五)灰峪妙峰山进香中南道


灰峪是以烧灰得名的古村,从这里起有一条通往妙峰山的古香道,即中南道。由仙人洞为“周口店北京人”第18考古地点分析,这条山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西侯度文化时期,距今约有180万年,明代妙峰山娘 娘庙会兴起后,这里成为自香山,经东山,上妙峰山的一条近道。只是年久失修,且后来被采石破坏,变得很少有人行走了。在村东北2里处有仙人洞茶棚,过仙人洞有大石子茶棚、城子水茶棚、仰山东岭尊胜塔(又称六郎塔),在萝卜地与由大觉寺上山的中道会合。民国初,周肇祥等上妙峰山返回时曾走此路。在《琉璃厂杂记》中他写道:军庄“六里,灰峪居,民伐石烧灰,又二里,郝家房村,越岭下行,抵仙人洞。洞亦在涧底,险不及滴水岩,幽郁亦之,向阴背阳,奉大士。烧树枝级级下行,深里余,底广数十丈,石乳多作马牙纹,色微褐。相传有石钟、石鼓,未之睹。有状如獅子踞,龙垂首者。水常滴,密乱不成听,女尼承以缶,谓可治疾,掏以洗目,甚清凉,一切翳障当散灭。石间多题名,有天启二年三月傅承恕、蒋廷翰、郭宗藩字,吾辈亦留题。女尼煮山茶饷客,香甘沁心肺,乞一裹。燕山安有 茶?乃摘黄芩叶薰以荼蘼花耳。黄芩秋正花,翠倩可爱,山谷屡见之。出 涧五里,琉璃渠,三里香峪。五里军庄,多枣园。又五里,三家店,浑河秋涸,支木为桥,永定河工筑堤分水,如羊马肠,外涂灰以饰,目不如勿有也。沿河得水利,膏润不苦旱,居民因富饶,竟成大聚落。”


军庄油库西,也有一条进沟、上山道,在南转坨东与灰峪上山路会合,为旧时军庄村进香人所用,因而算得上是中南道的一条辅路,甚至当地有人就称其为“妙峰山进香道中南道”。


(六)古道遗存


军庄镇地区因工业发达(有杨坨煤矿),交通便利,“平原”地带古道多已无存。目前保存最好的是东山至香山的“南十八盘”道,游客多多。宋 雅琴女士讲:“2007年旺季每个双休日登山达一二百人,健身、休闲游古道全年约有1.3万人次。”那么,是什么原因走东山古道的人竟有如此之众呢?主要原因有:


一是交通便利。由京城到香山的公交车甚多,非常方便;且香山公园紧邻四环,自驾车也很便捷;从苹果园乘977支线可直达东山村,下车再徙步走古道登山至香山,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是古道遗存多且比较典型。尽管社会进步、现代交通发展迅速,很 多历史上的古道已被现代建筑和道路所覆盖,但东山古道仍有大量“实 物”遗存。如村内长岭街西端有一段保存完好,自村东李家旧宅遗址(有 “东山沿起牌”)往东不远,一直到打鹰洼南面岭脊北侧,大部分路段古道 沾本保持原貌,尤其“大岩根”上下经十八盘到打鹰洼路段,铺石路面,保 存完整,古意盎然,完全没有“做旧”痕迹。
三是路程适中。从东山村到香山公园,需要徒步的路段全程约20华 .左右,边走边歇,有三四个小时足矣,途中海拔最高处仅五六百米而已,大多数人能够承受。
四是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较多。东山村是历史悠久的古村,历史文化非常丰富,至今存有碉楼、古庙、贡梨园,古道旁沿途有老宅遗迹、修路碑刻等。东山沟谷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古道傍沟而行,山坡林木茂密,沟内溪水潺潺。大岩根相对宽阔,尤其夏季凉爽异常。到达山顶,放眼四周,东麓一望无垠,京城一览无余,香山公园就在脚下;南面翠微山、潭峪谷景色无边;西面,香峪大梁与九龙山一脉相连,伸向远方,军庄谷村落相连,六环桥纵横、大小将军山挺秀;北面思汉岭向北伸延,与灰峪山、阳台山相连,尤显沧桑。
妙峰山中南道,近年来也不断有人探寻,尤其是“驴友”。但是,在未 经修缮和开发前,仍不提倡行走、游览。


返回索引页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