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30|回复: 0

妙峰古道杂谈

[复制链接]

4

主题

16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发表于 2016-11-25 15: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妙峰古道杂谈


   
    有位名人说: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形成了路。笔者抖胆加一句:由于走的人多了,其中积累了大量了文化因素,再加上有人投资,道路上融入了百年以上人民的体力和智力的结晶,就应成为当今时代要保护使用的古路。京西妙峰山北安河古香道这样一条古路。
    进香之所是形成进香之路的本源。据晚清的资料记载,位于北京西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的妙峰山,供奉以“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为首的五位娘娘,包括子孙娘娘、送生娘娘、斑疹娘娘、眼光娘娘等,已形成集道、佛、儒,民间俗神为一体的综合庙宇群。当时是吸引近如京城、天津,远到浙江、川贵、湖广以至日本、东南亚的善男信女,前来朝山进香的宗教圣地。晚清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载,“每届四月,自初一日开庙半月,香火极盛”。香客们祭祀佛、道、儒和民间吉祥神,祈福、求子、祛病痛、求吉祥平安。这种景象,“自雍乾以来即有之,惜无记之者耳”!最早始于何时?因无十分可靠记载,可推断为辽、金时期或明初。
   《燕京岁时记》还记载:“进香之路,曰群日多。曰南道者,三家店也;曰中道者,大觉寺也;曰北道者,北安河也;曰老北道者,石佛殿也。近日之最称盛者,莫如北安河”。北道,,即北安河香道,之所以当时为“最称盛者”,是因为在同治和道光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据有关资料和“碑刻”记载,当时主要有三位太监,为慈禧进山烧香操持了修中北道之事。一是刘诚印。《妙峰山志》记载:“至光绪十八年,太监刘诚印者,号素云道人,俗称印刘,捐资修中北道,由北安河往上至涧沟,道宽七尺,砌成层磴。”二是安德海。有材料记载:“清同治三年,慈禧执政前期的大太监安德海,为慈禧朝顶进香曾整修中道。慈禧进香初由中道,光绪年间改走中北道。”三是董平喜。描写金仙庵的资料记载:“石路旁树钟粹宫太监范平喜,修整道路建立茶棚碑,同治九年四月立也。”。现在的介绍材料,比较多的描述是:“据说清同治年间,慈禧太后要去妙峰山进香,为讨好慈禧太后,太监刘诚印以素云道人名义,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会同另一位太监安德海出资重修此道。山道宽七尺,用当地天然石板砌成蹬道,动用大批工匠,遇崖开路,遇水架桥,工程非常艰巨。据说每铺一块石板就得用银壹两,至此妙峰山道”金阶"之名不径而走,名播京津。”把对几个太监修缮中北道的事综合一起叙述,造成漏洞百出,纪连海先生已经予以指出,在此不再赘谈。以上谈到的同治三年,是1864年,同治九年是1870年,光绪十八年是1892年。从这些年代综合分析,说在同治和光绪年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投资修缮,较确切。那么说慈禧老佛爷是在哪年,去了几次呢?目前的资料,有的说是在1874年,为了给已病入膏肓的同治皇上求娘娘保佑,在四月初一由此上金顶烧“头柱香”的。还有的说是1862年4月,在她的“圣母皇太后”位子刚刚坐稳的时候。也有说是在1892年4月,她58岁高龄的时候,来给娘娘还愿来了。还有的说她来过几次。当然这些说法大多是口口相传,鲜有文字记载的。到底她来过几次?还需多方求证。不管怎样,那个年代留下的,在当时已属于“豪华”的金阶古道,已成为北京重要的文化遗产。
    中北路古香道,即北安河古香道,有何看点?一看工程鬼斧神工。全长40华里,选用当地的青石,择平面作为下脚处,逐次铺砌成石阶。实地考察可看出,自北安河到金山寺茶棚,工程活茬做得更细,表现出当时较高的水平。道宽按当时的记载是七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32厘米,七尺是2.24米。其实全程路宽并不是全为七尺,有地1米多点,有的地方达两米多。也就是说,有的地方只能一个轿子通过,有的地方可相会通过。路程的设计也是依山而进,有的路段,如平三里,表现出劈山的痕迹。二看路边奇石。沿途有痴石、骆驼石、“瞻云妙”石、瓜打石、过道石、状元石,等等。上世纪六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的《突破乌江》电影,还拿骆驼石做背景哩!在骆驼石上写着“打到遵义去!”,红军沿着香道走过。把这儿扮成贵州了。朋友们再看这个部电影时,找找骆驼石呀!三看古茶棚和庙宇的残迹。如响墙子、大水涧、朝阳院、金山寺、山堂儿、玉仙台、妙儿洼,等等,从残迹中可以想象当年的盛况。四看沿途风光。在金山寺平台、山堂儿(瞻云妙)平台、瓜打石平台,看松、看云,俯瞰平原,都别有情趣。如果以巨大的想象力观沿途山型、野花,你肯定也能看出什么“仙人安卧”“拜师学艺”等形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古人描写道路的作品很多。马致远道:“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李白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白居易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清代舒熙盛道:“崎岖鸟道锁雄边, 一路青云直上天”。而古道是什么样子?幸好我们还有北安河到妙峰山金顶的古道。留好它吧!给当代青年和后代青年,多留一个体味古诗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5-2 12:41 , Processed in 0.0109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