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72|回复: 0

《京西古道模式口》-- 古道上的过街楼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139

帖子

5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4
发表于 2019-3-24 08: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淑琴


悠悠风尘,使京西的古道蒙上一层神秘;漫漫岁月,给坍毁的门楼抹上几许沧桑。

模式口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历史的回忆:古老的寺庙,蓊郁的山林,甘冽的山泉,漫长的驼队和高大壮观的过街楼。
明清时,京西一些较大的村镇几乎都有过街楼,一般建在行人必经之路上,如:村口、隘口,主要是保障安全。有的在过街楼城台上的殿堂里供奉神像,人们从神像下通过,起到了参拜神灵的作用。

模式口的过街楼,却与众不同。其一是:在全长1500米的旧时街道上,竟有四座壮观的过街楼,而且无一座过街楼上设有楼阁或殿堂。其二是:在过街楼的二层平台上,四周筑有高墙,在四面高墙上,都留有射击孔。每个过街楼的二层平台,都设计成中空的形式,在平台四周,有条石砌筑的约一米宽的长方形过道。在过道的围拢下,中间形成了一个长、宽皆为三、四米的天井。当地百姓说:守军在此,既可以向四外瞭望,同时又可以对过街楼下进行立体控制,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建筑材料,是一个独具匠心的设计格局。其三是:模式口龙形古道屈曲9个弯,西面第1个过街楼距隘口150余米,与第2个过街楼相距500米;2、3过街楼就在法海寺远山门外龙形古道的第5个弯道处,相距100米;3、4过街楼也相距500米。这种建筑形式和密度在京城周围的村镇是少见的。村民们说:过街楼也是旧时村中承恩寺、法海寺、田义墓的地界标志。

令人惋惜的是在五十年代中期被拆毁。现在只残留有部分门垛,矗立在街道两旁,作为历史的见证。

模式口过街楼始建年代不详。地理学家根据其土石的风化程度推断,至少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当地老百姓称之为门洞儿。

根据模式口现存残缺的过街楼遗址,可测得每个门洞儿进深7米,两边门垛各宽3米,从地面到券顶高4.5米。门洞儿是砖石结构,基座用山石垒砌,拱券用城砖砌筑而成。门洞儿宽度不一,有的5米多宽,有的8米宽,以所处街道宽窄而定。从原始地面到城台顶部,高约7米,并都有大门。在东边第二个过街楼上,旧时题有匾额为“带河”二字,在过街楼的南北两侧拱壁上镶有五尺余高的光面条石,上刻八个大字“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传说是嵩严寿(法海寺第一任住持福寿)手笔。东边第一个过街楼,曾是四个过街楼中最壮观的。据说:在门楼旁有旗杆座,在楼门的城台下,旧有悬首示众的木笼。《光绪顺天府志》  中记载“典史驻城,管鲁谷等村五十三”。也就是说,在清朝的时候,模式口曾设有负责缉拿京西一带盗贼的官府机构,而且还负责周围五十三个村庄的治安。从形制上分析,当时的模式口镇,所管理的地域面积,应大于现在的石景山区。这充分说明了此村在京西政治、军事和缉盗方面的重要地位。

与东西两个门洞儿相连的两道高大的石砌垣墙,沿山体的两侧,蜿蜒伸向北面苍翠的山岭,将宽阔的白塔坡围了进来。垣墙基底宽1.5米左右,墙体逐层上收,墙高3、4米。从石景山地形图上计算,只此一道城垣,就约有五、六公里长。

法海寺远山门外的两个过街楼,也向北延伸两道高大的石砌垣墙,将法海寺圈入其内。

四个过街楼向南,旧时也有城垣。东西两个过街楼的城垣,向南延伸一百五十余米后,向东西折回,与中间两个过街楼相接,形成了两个小瓮城。两个瓮城之间开口处,原有深深的洼地,村民称为南大洼,雨季水深没人。这一道道高大的城垣和这天然沟壑将模式口围成一个独立而严谨的古城。

西过街楼坐落在隘口的转弯处,隘口是全村的最高点。旧时,这里是京西军事要塞,一直设有守军。《孙子·地形篇》说: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宋代诗人梅尧臣作注说:作战选地形,必须重视道路交通,来往方便,如遇敌人可在两山通谷之地相持,而且要据险以守。唐代淮南节度使杜佑也为之作注说:“《孙子·地形篇》中所说的这六种地形,不但可以用在军事上,同时也是居民们应当首选的住所。”模式口正是处在这样一种地理环境中,因此处地势极为狭窄,两面皆是陡立山体,难以攀援,要想过此,只能在这几米宽的山道上攻入过街楼,方可进入街中。正因如此,来犯之敌,就都暴露在楼上守军的面前了。所以古人在此设千总驻防,自是有其道理了。

它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表现在它西有隘口,进可通往塞外退可凭险以守,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地理位置。

旧时,在街道两旁遍栽古槐。一到夏日,古道完全隐蔽在古槐的浓荫之下。如遇两军对垒,夜半朦胧之时,风声一起,槐影婆娑,令人心惊胆寒。

人们传说,龙形古道和过街楼与历代寺庙的兴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的寺庙和其它寺庙不同,他处的寺庙都是靠善男信女的香火来维持生计的,而此处的法海寺、承恩寺不受香火、不设道场、不开庙。又因此地独特的地理形制和鲜为人知的悠久历史,加之古书中对此地庙宇的记载很少。学者们认为:此地在明清时,可能是京城皇家的重要活动机构。

模式口的过街楼,曾带给人们的自豪感、安全感,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它留给人们的那种神秘,将促使着后人继续探索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4-30 14:06 , Processed in 0.0095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