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86|回复: 1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潭柘寺镇桑峪村广慧寺

[复制链接]

5

主题

12

帖子

3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7
发表于 2016-3-1 17: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潭柘寺镇桑峪村广慧寺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潭柘寺镇桑峪村广慧寺

资料:
《宛署杂记》:
“广慧寺,在狮山下。永乐丁酉,朝鲜僧懒赞来朝,筑精舍。成化戊子(四年),太监张轩等重建,易名为寺,吏部员外张骏记。正德元年,太监王念等重修,大学士刘忠记。”
《中国文物地图》——《北京分册》(下):
“98-C10 广慧寺〔潭柘寺镇桑峪村东北•明代•区文物保护单位〕 南向,占地南北38米,东西45米。寺前为方形门洞山门,额题:敕赐广慧禅寺。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有垂带踏步六级,灰简瓦硬山调大脊,前出廊,殿内南墙有壁画;东西配殿皆面阔三间10.1米,进深5.75米,石板顶硬山调大脊,前出廊,垂带踏步。寺内有残碑二,文字漫漶。”
《门头沟文物志》:
“广慧寺
广慧寺坐落在潭柘寺镇桑峪村东北约二里的山上,明永乐十五年(1947)创建。佛教建筑。广慧,广弘慧力之意。慧力,佛教“五力”之一,指智慧有除烦恼的作用。《宛署杂记》载:“广慧寺,在狮山下。永乐丁酉,朝鲜僧懒赞来朝,筑精舍。成化戊子(四年),太监张轩等重建,易名为寺,吏部员外张骏记。正德元年,太监王念等重修,大学士刘忠记。”
广慧寺坐北朝南,南北长38米,东西宽45米,占地面积约3亩。寺有内外山门各一间,内山门,硬山大脊灰筒瓦,有吻兽,方门洞,门楣嵌石额“敕赐广慧禅寺”,现只存木门框,面阔3.15米,进深1.55米,门前有影壁,正殿三间,面阔10.90米,进深8.4米,硬山大脊灰筒瓦,带吻兽,双层方椽,排山沟滴,石望板,前后出廊,四扇五抹门,六级踏步有垂带,殿内后山墙有壁画。东西配殿三间,西配殿面阔10.1米,进深5.75米,硬山清水脊,石望板,前出廊,四扇五抹门,门窗为斜棱格及工字锦,四级踏步。东配殿剩残址,东西厢房各两间,现无存。正殿前原立有二座石质小塔,已拆毁。东西厢房前有棵白果树,高达20余米,东侧树冠被折断。正殿内原来供奉三座佛像,廊前枋上挂有铁钟一个,今无存。
寺内现存残碑二通,碑一,白石质,龟蚨座,明正德七年(1512)立,碑高2.10米,宽0.96米,厚0.22米,字迹模糊,辨认不清。碑二,损坏严重。无法辨认。
寺内原有洗衣池,饮水池,殿前有花园,并有地穴十三处。
该寺布局严谨,设计巧妙,别具一格,有其独到之处。”
《门头沟文物志》——《第一次文物普查统记表》(1958年):
“庙594 广慧寺 清宣统二年重修 南辛房乡桑峪村”
《门头沟文物志》——《第二次文物普查统记表》(1984年):
“潭柘寺
6.古建 广慧寺 清 桑峪村”
《门头沟文物志》——《门头沟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记表》(1997年):
“3-1-112 桑峪村广慧寺 清 潭柘寺桑峪村”
《门头沟文物志》——《寺庙名录》;
“广慧寺 明永乐十五年(1417)创建 残存 潭柘寺镇桑峪村”
《京西古村》:
“广慧寺 明永乐十五年(1417)创建,坐落于村子东山的半山腰,坐北朝南,三面环山,环境幽雅。现存山墙、影壁、院墙、正殿、东西配殿、门楼、两棵千年树龄的银杏树,以及残存的龟趺。寺后有里外塔院。石碑在“文化大革命”时被砸,残碑尚存。据村民说,历史上曾经香火及其旺盛。清朝晚期,一度成为京城太监的避难所。随着清朝没落,后来恭亲王奕訢门下太监将广慧寺卖给某商人,从此 ,广慧寺头上的皇家寺庙的光环逐渐消退,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断了香火,僧从也不知去向,庙堂颓败难经风雨,一派凋零败落景象。解放前后,曾作村小学教室。”
《京西古镇——潭柘寺》:
“广慧寺:潭柘寺镇桑峪村东北约2里的地方,环境幽雅,有三座形态各异的小山,一座像虎头,称老虎脑,一座像马鞍,称马鞍。一处在风口上,风口崖。广慧寺就座落于这三山之间的半山腰上。广慧,有广弘慧力之意。慧力,佛教“五力”之一,指智慧有除烦恼之作用,明代的《宛署杂记》载:“广慧寺,在狮山下。永乐丁酉,即永乐十五年(1417),朝鲜僧懒赞来朝,筑精舍。成化戊子,即成化四年(1468),太监张轩等重建,易名为寺,吏部员外张骏记。正德元年,太监王念等重修,大学士刘忠记。”弘恩寺坐北朝南,原有五层院落,现存第三院落,院落南北长38米,东西宽45米,占地面积约3亩。寺有内外山门各一间,内山门,硬山大脊,灰筒瓦,有吻兽,方门洞,门楣嵌石额“敕赐广慧禅寺”,现只存木门框,面阔3.15米,进深1.55米,门前有影壁,正殿三间,面阔10.90米,进深8.40米,硬山大脊灰筒瓦,带吻兽,六级台阶带垂带,后墙有壁画。东西配殿各三间,面阔10.1米,进深5.75米,硬山清水脊,前出廊,东西殿只剩残址,原有的东西厢房各两间,现无存。正殿前原立有二座石质小塔,已被拆毁。院内东西各有一棵白果树,东侧的为雄,村干周长3米余,在民国时期被拦腰截断,西侧的为雌,树高达20余米,树干周长约3米,挺拔高耸。寺内原挂有一口铁钟,今已无存。
寺内现存残碑二方,碑一,汉白石质,龟蚨座,明正德七年(1512)立,碑高2.10米,宽0.96米,厚0.22米,字迹模糊,辨认不清,大概是修庙碑。碑二,损坏严重。无法辨认。
寺内原有洗衣池,饮水池,殿前有花园,寺内原有地穴十三处,也只发现一处。
广慧寺布局严谨,设计巧妙,别具一格,有其独到之处。据当地百姓讲,该寺的历史比潭柘寺还要悠久,旧时香火极盛,从史料记载及寺庙遗存分析,广慧寺经两代太监修建,又有皇帝敕赐,明代时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寺庙。
目前,修缮广慧寺的工程即将开始,不久,修缮一新的广慧寺,将重新展现于世人面前。”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
“广慧寺 广慧寺坐落于桑峪村东北半山腰上。它坐北朝南,三面环山。环境优雅,现存山门、院墙、影壁墙、正殿、西配殿、残缺的龟蚨和两棵银杏树等。据当地百姓讲,广慧寺的历史比潭柘寺建寺历史还要悠久,这里也一度曾是香火旺盛的古庙。寺内现存的废弃庙基和两棵银杏树可向世人昭示它久远的历史。相传,寺庙为汉朝初年张良故人刘氏为找一风水宝地清修而建,时刘氏取“广弘慧力”的佛语以明其志;慧力,佛教“五力”之一,指智慧有除烦恼的作用。自那时始,广慧寺便常有高人到访,为此不断扩建,到鼎盛时期有五层殿宇,后因历史原因没有很好地保护,现存为原址的第三层殿。其复建工程已经开始,不久就能重见广慧香火了。
寺后面有里外塔院,为埋葬本寺历代住持方丈高僧的地方,塔院中还有一方石碑,石碑上刻着当年修建本寺时捐助钱物的善男信女名称。此碑在“文革”时已经被砸,其残碑尚存。”
《京西古镇——潭柘寺》:
“院落东墙外原有一座全石垒成的石塔,塔高丈余,据考该样式应在两千年以上。”
《潭柘寺碑记》:
“经勘查,寺院现有正殿三间,墙壁上佛教图案依稀可见(已照相),西配殿三间,园内有青砂岩凿成的水槽穿院过,正殿、配殿基石均为黄色巨大的砂岩主青砂岩砌成。表面较大的青砂岩220*45*16(厘米);下面地基石90*50*30(厘米)不等。表面虽有些风化,但有仍很坚固。现院门有两道,内门显然是原寺庙的山门,同已部分坍塌,露出过梁石同大殿基石同为黄色砂岩,230*50*23(厘米)三条。原有两棵巨大的白果树,分别被评为北京市林业局限1、2级保护树木。
据同行李长山先生讲,广慧寺原有石碑两通,文革期间破四旧,修大寨田,将碑砸毁,其中一通砸碎当了“馅石”,现存的也文字莫辨。
广慧寺早年很大,由于和尚经营不善,曾经“拆大改小”,即由山门外两级平地和现庙院是原大庙三重院落,如今只留下里塔院、外塔院的名字。后来,寺庙破败,将广慧寺庙产分别卖给了桑峪几十户村民,包括房产、土地、山场等。民国期间由宛平县顺契(即办理过户手续),现在还有些村民存有契纸。
房产卖给三家,即李健雄、王德贵等祖上。其中李健雄父亲到九十年代去世前一直住到这里。
关于两通石碑,在国家图书馆存有碑文拓片,其一为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敕赐重修广慧寺记”,其二为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重修广慧寺碑”。”
《京西进香古道》:
“桑峪村最有名的庙宇是广慧寺。《宛署杂记》载:“广慧寺,在狮山下。永乐丁酉(1417),朝鲜僧懒赞来朝,筑精舍。成化戊子(1468),太监张轩等重建,易名为寺,吏部员外张骏记。正德元年(1506),太监王念等重修,大学士刘忠记。”说这座寺庙的始建者是一名朝鲜的和尚。潭柘寺历史上曾有过日本和尚、印度和尚,在其旁边的广慧寺又有朝鲜和尚,可见这一地区对外交往之广泛。
广慧寺坐北朝南,南北长38米,东西宽45米,占地面积约3亩。寺有内外山门各一间,内山门,硬山大脊灰筒瓦,有吻兽,方门洞,门楣嵌石额“敕赐广慧禅寺”,现只存木门框,面阔3.15米,进深1.55米,门前有影壁,正殿三间,面阔10.90米,进深8.4米,硬山大脊灰筒瓦,带吻兽,双层方椽,排山沟滴,石望板,前后出廊,四扇五抹门,六级踏步有垂带,殿内后山墙有壁画。东西配殿三间,西配殿面阔10.1米,进深5.75米,硬山清水脊,石望板,前出廊,四扇五抹门,门窗为斜棱格及工字锦,四级踏步。东配殿剩残址,东西厢房各两间,现无存。正殿前原立有二座石质小塔,已拆毁。东西厢房前有棵白果树,高达20余米,东侧树冠被折断。正殿内原来供奉三座佛像,廊前枋上挂有铁钟一个,今无存。此庙现已修复,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
“110109933170000372 广慧寺 明 潭柘寺镇”

附:
1、《宛署杂记》

广慧寺

广慧寺


寺内原存明正德七年(1512)三月所立的《敕赐重修广慧寺记》的碑文记载与《宛署杂记》所记吻合,且时间更为详细。据此,可知广慧寺最初乃明永乐年间朝鲜国僧人懒赞同徒弟智无碍以及徒孙来我国观光时所建庵堂。明成化四年(1468),太监张轩等重建,并奏请皇上,明宪宗赐额为“广慧寺”,并命游方和尚广琦为第四代住持。明正德元年(1506),太监王念等再次重修,并于正德六年(1511)考虑制碑一通,记修碑之事,碑于正德(1512)七年制成,各捐资人载于碑阴,时任主持为圆聪大师。现庙已修缮,门额早已无刻字,石塔、铁钟等均无存。寺前原有古道通至村内,现仅“断桥”前至外山门一段残存,其余段已修成水泥路。寺内东侧的为雄银杏树挂一级牌,编号:11010900484。西侧的为雌银杏树挂二级牌,编号:11010900483。

注:
1、西侧银杏树挂二级牌,介绍牌则说“距今1300多年历史……,一级保护……”,两者矛盾。

20140309所拍: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广慧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1

帖子

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
发表于 2016-11-27 21: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5-2 10:04 , Processed in 0.01496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