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47|回复: 1

京西井养第一村

[复制链接]

5

主题

11

帖子

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
发表于 2016-3-8 16: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西井养第一村



碣石村

碣石村


李茜


碣石探源
  碣石村,其名来源于村里的许多巨石,这些巨石与当地山上破碎的山石完全不一样。据分析,可能是古代大雨酿成山洪暴发,山体垮塌,洪水推着房屋大小的巨石满地滚,土坡、沟壑对它们没有任何阻力,滚滚奔流几十里,到了雁翅镇的平缓地带,才逐渐收敛,撂下了这些“他山之石”。古代有着立石为碑、卧石为碣的说法,后来便有了“碣石村”的名字。
  碣石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传说,元末明初,有3位朝廷命官看中了这里的风水。他们的家眷扎营安家在“三叉村”后,开始挖井取水居住了下来。京郊昌平区十三陵有一碑文记载,碣石村原名“三叉村”,主要有高、何、于三姓,并且这三大姓氏都是名声显赫,有“高知府、何知县,于家三翰林”之说。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现在村中却没有姓这三姓的村民,只剩下三家的祖坟还算有迹可寻,但却看不到一人来扫墓。他们的后代到哪儿去了,为何一去不复返?无人知晓。
  古时,碣石村以炼银出名,流传有“碣石的土,珠窝的沙,一两炼出一钱八”的口头禅。碣石村被誉为能出官、又能发财的风水宝地。有碑文记载,明弘治至万历年间,碣石盛行炼银,村民富了,财大气粗,要在涿州庙会上头炷香。有一年,碣石村的人去晚了,头炷香让张家庄和杜家庄的人抢了先,发生了争斗。张家庄和杜家庄也有人在朝廷做官,就奏了一本,说碣石村私造兵器图谋造反。最后碣石全村被血洗。后来碣石的村民,据说是从附近灵岳寺、爨底下、龙门口等地迁来的,在碣石村已经生活了300余年。


古井存幽
  碣石村地下水源丰富,有“七十二眼井”之说。“七十二”并不是实数,而是言其极多的意思。地头、街道、房前、院中、山脚下到处都是,村民做饭时直接用瓢到井里舀水。这些古井中的水清澈甘甜,经有关部门鉴定,该村井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完全达到了饮用标准。游走于村落之中,可看到交错分布在村中各处的古井,因古井造型富于变化,风格各异,被中国城市建筑设计院确定为“京西井养第一村”。
  在村东头的龙王庙前有一口“龙王井”,“龙王井”水面比井旁水沟的沟底高,无论打多少次水,水面都不见下降,而与之遥相呼应的是并称为“龙王双井”的韩家井,韩家井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深度在十米左右,经过维修后的韩家井,旁边铸有饮牛、洗衣服、打水的塑像,重现了村中生活的景象。
  在众多古井中,大寺庙口的“子母井”因其“井中井”的奇观,被人们所熟知。村里的老人说,大寺庙口的大口井原先是一口小井,很多求子的香客听说这口井水有保胎的作用都来饮用。后来扩建此井的时候,采取的是保留小井,在四周围挖建大井的方式,小井为子,大井为母,这样的形式也寄托了香客们求子女的期盼。
  碣石村的水井分为三类:一是村民饮用的水井;另一类是用于农业灌溉的水井;还有“圣水泉”等寺庙井。其中,“大口井”的井口比一间房子还要
  大,与大井、小井都在农田之中,显然是用于农业灌溉的水井。“半拉井”前面是一条水沟,后面是民房,似乎是水沟里的大水冲塌了半壁井筒,使得井筒上部半壁井筒暴露在外,显得十分奇特。
  由于历史、人为等原因,许多水井损坏严重,有些水井已经坍塌或干枯,但保留下来的水井仍有56眼之多,现在村里正在对古井进行修复。


古槐逢春
  碣石古村里有三棵巨大古槐,树龄逾千年,至今枝叶茂盛雄伟高大,更是给碣石村平添了厚重的沧桑感。这三棵槐树,其中编号为0684号、0685号这两棵古槐树还有一段传说:两株古槐是村中的“风水树”,两树之间有三条青砖花瓦的幽静街道是仙家住所,因此村中有条不成文的规定,禁止折这两棵老槐的树枝,不准孩子上树嬉闹、掏鸟。编号为0684号的古槐树在1987年正月初六的时候不幸失火,浓烟顺着树筒往上冒,不时蹿出火苗,全村人紧急出动灭火,经过消防队和村民们一天一夜的努力,终于将火扑灭,但奇怪的是:经过这场大火,0684号这棵老槐树不但没有死,而且还更加茂盛了。


古村有韵
  门头沟的许多村落都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而碣石古村则分布着全雁翅镇数量最大的古民居。漫步村中,可见东西走向的中街长200米,六条南北走向的胡同与主街次第交错,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院落错落分布其中。
  现在保存较好的包括二合院14座、三合院27座、四合院18座,共计59个院落。村中房屋多是依山势而建,古老的四合院虽然规模不大,但胜在精巧细致,布局设计带有明代建筑的遗风,从屋脊的雕花到门前的台阶,每个宅院都有其独到之处。
  虽然村中一多半的房子都已荒废,但从残垣断壁的败落中,也可见当年的繁华,村中很多房屋侧壁上都依稀可以辨别出字画,字体硕大的“奇峰秀水”、“和风瑞气”、“鸿禧”等,还有洋洋洒洒的粉壁题诗“什锦赋”,书法运笔或清秀舒展,或苍劲有力,都成为石板路两旁的独特风景。
  从碣石村出村,穿过盘山公路东行,攀上桑峪岭,南面的山上有个大窟窿,叫窟窿山。晴朗的夜晚,人们可以从西洞口望见从东洞口射入的月光。洞东口高5米,宽3米;西口高4米,宽7米,洞长21米。洞内北壁上有形态奇异的钟乳石,如蛟龙,似游蛇,两侧洞壁上方,有三根成品字形排列的钟乳石柱。
  夕阳西下时分,沿小径蜿蜒而上,在山顶一览村落全貌,巍峨的高山环绕着整个村落,夕阳的余晖撒在地面上,绕村而过的公路像一条玉带若隐若现,这个时刻的碣石村像是酣眠的孩子,躺在袅袅炊烟中享受着美丽的黄昏,偶尔路过的汽车发出的鸣笛声,惊起归家的鸟儿。
  碣石村,这里仍有许多历史遗存值得寻访,是京西深山中不能错过的寻幽访古之处。
  人们都知道江南多水井,但你是否知道,京西的深山中有一个户籍人口才156人的古村,村里就有72口古井,这就是“京西井养第一村”碣石村,也是与爨底下、灵水村等并列的“中国传统古村落”。
  碣石村旧属宛平县,今为雁翅镇辖村,距北京60公里,村域面积12.56平方公里,村子四面环山,在永定河南岸的峡谷之中,形成了一个小盆地。受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山地地形的影响,这里夏季气候宜人,雨量适中;冬季漫长严寒,有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风光;春秋两季气候温和。由于多年来长期的荒山绿化,植被保护得很好,再加上保存完整、广泛分布的古村落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今天的碣石村依然保持着朴素、恬静的山乡风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6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发表于 2016-11-29 15: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5-2 19:23 , Processed in 0.0120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