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西山大路古道(三家店至王平口)

2018-4-29 16:5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86| 评论: 0

摘要: 京西古道之西山大道(三家店至王平口),路线和重要村镇详解。
西山大路古道,东起门头沟区龙泉镇三家店村,西至原北岭乡王平口,途经龙泉镇琉璃渠村及丑儿岭,妙峰山镇斜河涧村、水峪嘴村及牛角岭,王平镇桥耳涧村、韭园村、东马各庄村、东石下岩村及石佛岭、色树坟村、南涧村口、东王平村、西王平村、花坡根、吕家坡村,原北岭乡彭家坡村。因地处采空塌陷区,为安全计,从花坡根起,改走菜园子沟旧公路,至焦岭家属区旧址,再沿煤窑运煤路至王平口村东口,穿王平口村旧址至王平口关城。此路全长19.5公里。在门头沟国家步道系统“规划”中,列为国家级历史步道太行山国家步道系统,编号A1,属京西古商旅道重要步道。古道线路海拔110~570米,平均坡度9.6%,古道保存长度为5.6公里,占此步道总长度的28.7%。

徒步路线及沿途景观


---三家店村 三家店村东口有336路、977路、972路、941路等公交车站。三家店村位于永定河出山口左岸,是古渡口及商贾云集之地,现为北京市文化保护街区。曾设有“水关台”,汉代时就有军队驻扎;曹魏之时,刘靖将军曾率军队在此驻扎并修筑戾陵堰和车箱渠。东南平原大路通往北京阜成门,元代时牛车于冬季由此过河到门头沟拉煤。明代时永定河(时名浑河)上架有木板大桥。河对岸,南有城子村,古籍文献说唐末始设的玉河县县治(玉河县自唐至今,在历史上存在了二百五六十年,今门头沟区大部分在其境内)设于此;北有琉璃渠村,是北京皇家建筑所用琉璃的产地,自元到今,窑火七百余年不熄。清早期修通了经挂甲塔、香山碧云寺至西直门的又一条运煤大道。走南道上妙峰山的朝顶进香道亦从三家店进出。过河进山的西山大路,起点也在这里。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使三家店成为京西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之一。清末民初时,商号、煤厂、 店铺等曾达200余家。三里长街,商号林立;叫卖之声,不绝于耳;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西山大路”之名,也出现在村中间唐代所创白衣观音庵内的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所立修桥补路功德碑上。


除上面所讲外,三家店还有很多文物古迹。如二郎庙、关帝庙、 铁锚寺、三官庙、虫王庙、马王庙、树王庙,以及唯一保存着永定河河神像的龙王庙、山西会馆、水利设施兴隆坝、清代公主墓,还 曾有过神机营、茶棚等。可以说,三家店集历史、地理、军事、经济、宗教、交通等多元文化于一村。


从村东口进村,沿街西行,古代商街风貌尤存,现代商店仍较 密集。古槐排列成行,路边常有早已废弃不用的石器映入眼帘,不经意间可以看到直对小胡同的“镇物”。依次可见的重点文物有59号院,山西会馆(学校院内),天利煤厂73、78、79号院,白衣观音庵、关帝庙铁锚寺、龙王庙等。由龙王庙前行数米,出铁路桥洞往南,即可见到拦河闸水库上的座座跨河大桥及不过河的六环高架桥,堪称露天桥梁博物馆。自北向南,依次为斜军桥、丰沙铁路老桥(只 剩完整桥墩)、水闸桥、洋灰新桥、洋灰老桥、京门铁路大桥。


沿109国道步道向东南到三岔路口,转向右行(西行),经水闸桥向西北,沿水库右岸到琉璃渠村东口。


---琉璃渠村  琉璃渠是我国著名的“琉璃之乡”,烧造琉璃的历史已有700年以上,其所烧制的琉璃多用于皇家建筑,因而又称为“皇来琉璃文化”。西山大路走南街(又称前街),进门斋铁路桥涵, 即可见到一琉璃屋顶的过街楼。路南为北京琉璃瓦厂,是目前保存下来的、历史最为悠久的琉璃瓦厂,清代时曾有五品或六品工部官员驻此监造。新中国成立后,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士元先生曾被派来当厂长,可见该厂价值之高。路北公路广场西侧是琉璃文化墙。 过街楼,又称灯阁、三官阁,是北京地区唯一的琉璃过街楼,城台之上阁楼之内,曾供奉四位“帝君”,即上元天官赐福紫微大帝、中元地官赦罪清虚大帝、下元水官解厄洞阴大帝和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


进过街楼城门洞往西,曾经左为马王庙,右为龙王庙。前行不远, 路南为厂商宅院。再前行,大街两侧各有一排槐树,槐树后面原来多为商街门脸房。路南还有目前门头沟保存着的最大的关帝庙。再前行过铁道,在丰沙线铁路南,右侧有一上山路口。沿台阶路而上,前行不足半公里,可见到铺石古道及蹄窝。再行半里到求儿岭垭口,北侧山庄可供食宿。求儿岭,又称丑儿岭、稠儿岭,也曾有庙,今无存。

 

过垭口,沿铺石古道下行不远,即原琉璃渠所辖自然村——丑 儿岭村,古井犹存。现已改建为仿古山庄。再往下,可见到一座单孔石砌古桥(1872年曾重修),桥西头往北,古道至丰沙线铁路。琉璃渠关帝庙西,往南原有一条上九龙山的古香道。琉璃渠村前街东口往北,有琉璃文化园及琉璃牌坊,由此进村为中街,亦可见古槐、 古宅。路北有一胡同,北行至后街,西北行不远到万缘同善茶棚,为“妙峰山正路”(南道)。


---斜河涧村 自丑儿岭村旧址下行至铁路,沿丰沙线铁路西行不远,路南即斜河涧村(明《宛署杂记》记为蝎虎涧)。沿公路上行,穿村往南,可达广化寺遗址及冰川漂砾处。广化寺遗址现存3株古银杏,其径堪比潭柘寺“帝王”、“配王”二树。


过丰沙线、门斋线铁路往下至永定河边西行,路南可见到上半部露出地面的单孔石砌古桥。过桥古道即《重修西山大路碑》上记载的“泊岸大道”。再西行不远,进水峪嘴村界,有“古道驿站”, 可供食宿。


---水峪嘴村   路南“古道驿站”为拟建的连锁店式的“京西古道驿站”之总站,除餐厅、雅间、会议厅、客房外、还有“古道书院”、 “永定河文化及京西古道协会活动中心”和古道文化展览。由此往西,穿水峪嘴新村,再转南过铁路涵洞,往上即到古道博物馆。除古道、村史展览外,还有古道餐厅、军事酒吧及书院。从仿古城门而进,铺石古道再现。沿古道上行1公里,到牛角岭关城。关城东西,除面积最大的蹄窝景观外,还有“免夫碑亭”和“杨八姐庙”。 亭内所立古碑,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永远免夫交界碑”, 是“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产物。古碑下面的新碑,记载着国家免除农业税后,由地税部门出资建亭护碑之事。关城西原有三义庙, 曾供奉杨八姐石像,2012 ~2013年改建为“杨八姐庙”。沿古道下行, 路旁有古道尿尿窝子(骡马厕所)和酒馆遗迹。到水峪嘴村所设收费卡子处,可见古道岔路口,西南向通往落坡村,西北向通往桥耳 涧村,进入王平镇界。其中,通往落坡村的古道已断。


---桥耳涧村 沿保存完好的古道继续下行,不远可见房屋残墙,有人称之为“炸糕铺”。再往下一所三合院即关帝庙。院内有古银杏树, 院外有古槐。由此往下,进入桥耳涧村大街,铺石古道改成了水泥路。 路南为沟,有小桥;路北民居多已改为“古道客桟”。其中规模最大、开得最早的是程贵仁家,设施齐全,古风盎然;其次为马玉民家;沟南最大者为集体开办。程家前公路,通往牛角岭和落坡村。


---落坡村 落坡村分东、西两村,与桥耳涧、韭园两村合称韭园村(一个党支部,四个村委会),2009年被评为“北京最美乡村”。 西落坡村内,有小桥流水的“马致远故居”和古代碉楼、大寨及关帝庙等文化古迹。“马致远故居”为马家老宅;碉楼、大寨(鞑寨谐音)及地道构成一套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传说为“元末垒寨”之遗存, 又有“金代关押宋徽、钦二宗之处”之说。关帝庙旁的南北向古道 通往九龙山庙及门头沟圈门。


---韭园村 从桥耳涧村一直往西北下行,过一单孔石拱古桥,南有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道路碑记》,北有“京西古道”标志碑。下行,观音庙与龙王庙分列公路两侧,沟东为一列仿古三合院。再往东,小山岗后为双洞沟(今称“桃花谷”),有房立中先生(国防大学退休教授)所办“鬼谷书院”。沿公路下行,过韭 园古村,有“韭园山庄”可接待食宿。再往下,见“北京最美乡村”标志,沿小路西行,为通往东马各庄的古道。


---马各庄村  东、西马各庄村位于永定河支流马各庄沟两侧,中间由一座三孔古桥相连。


东马各庄俗称下街,呈南北方向沿沟东分布,现有老宅多处,还曾有古地道及“马场”洞室。明《宛署杂记》记村名为马哥庄, 疑为由马政之养马户成村。


村北小学校址原为上世纪“大跃进”时期北京某学院造林基地,现为“京西古道协会”会址,拟建“古道会馆”和“北京市中小学生京西古道文化教育基地”。村西公路南通南港村,北通109国道及929路、892路公交线“东石古岩站”与永定河漫水桥,该桥东路北山头上有汉代军事遗迹。村北沿铁路东行,有京西著名的韭园大洞, 再前行,有越风头岭到丁家滩村的古道。


西马各庄(上街)村落为东西向临沟主街,曾有多处庙宇,村中间关帝庙已于2012年复建,门口有径粗逾一米的古槐。村西温水峪寺尚存遗址及古“钱树”1株,遗址东有僧塔遗迹,附近曾出土刻字古砖。村中一个三岔路口,存清嘉庆年间建造的古桥,桥西南古道通往道须等村。


---东石古岩村 马各庄往北半公里到东石古岩村。此村因有石窑崖而得名。东西向坡路古道大街,两旁曾有南、北、上、下骡马客店,南店大门犹存。南面一院内有径粗约1米的古梆梆树(榆科朴树) 1株,树龄在500年以上。村东隔永定河山上(俗称“对过岩”)有汉代军事遗址。村落所在,明代曾设黑石崖口,为“内长城”内侧防线七口(黑石崖、泉水涧、王平口、乌龙潭、大草岭、圣水峪、 黄山庙口)之北端。


出村西北行,沿铺石古道可到石佛岭。古道途中,有涵洞古桥, 曰“桥子沟古桥”。沟原称断龙沟,相传清末有一江洋大盗于偷盗皇宫后逃至此处,被张姓村民用酒灌醉后绑起交于官府。官府上报时为避皇上之讳,改称桥子沟。桥北有小酒馆遗址。


---石佛岭 因碑额上刻有三尊石佛而得名。此处原有石窟寺,名曰般若堂。明万历六年(1578年),明安禅师领修古道,工程竣工后,于崖壁上刻功德(摩崖)碑,连体四方,今为区文保单位。石佛岭古道建于永定河南崖峭壁之上,因而有人称之为“悬空古道”,中间“石门”处蹄窝多多。


因开山采石及修筑铁路、公路,石佛岭以西经色树坟村至王平村段的古道已荡然无存。游客可沿铁路或公路西行。在色树坟火车站西头,有一上山路口,原为经二岩至道须的古道。二岩东侧“瓠子沟”曾有“石门藏宝”的传说,村西口曾有渡口通河北村,上世纪60年代渡船及吊斗犹存。过南涧口往北不远,即东王平村。


---王平村   王平村分东、西二村,成村于元代以前。村东渡口通河北村。河北村村北台地边缘上,南北朝时期的大(东)魏武定三年(545)筑城刻石犹存。由刻石可知东魏政权为防奚及柔然族人入侵,曾派保安太守石勒将军率队来此筑城。河北村东黄土台地上, 数株古松下,为清镇国公星海墓地。沿王平村派出所北侧的小胡同 (原为古道)上行,一院内五道庙尚存。过铁路涵洞,即东王平村。 东西向主街,2004年挖管子沟时曾出土元代熊梦祥《析津志辑佚》记载的槽形旱碾。路北为东庵庙遗址,坐南朝北的三间大殿及一方庙产界碑尤存。路南还曾有龙王庙及平顶山娘娘庙。明《宛署杂记》 还记有府君庙,已无存。东庵庙东有上山路向北,经清水涧通往安家庄、河南台、雁翅等地的古道。


西王平村分上下街,均商号林立。村东口原有铁匠铺,为过往驮队牲口钉掌。下街西头马王庙址院内,地下埋有清雍正年间修庙碑。街北一座二进四合院,是清末中日甲午战争中立功受奖的王锦龙宅。上街西口曾有关帝庙。


出村西行一里余到花坡根,存有约百米长铺石古大道。北面沟内山坡台地上,有辽金古刹龙岩寺遗址。铺石古道为西山大路,由此上行约1里多到吕家坡村,并在该村分出一支通往大台。因处采空塌陷区,行走不安全,游客及徒步者应走公路,经菜园子家属区旧址、原王平村煤矿安家滩坑工业广场遗址、偏坡子村遗址南到安家滩村西原王北公路老线上。


---安家滩村  原北岭乡辖村。自元代起,因盛产以煤矸石为原料烧制的砂锅而驰名京郊。村民于1995年搬迁至永定地区冯村,村址已建起度假山庄,数株古槐尚存。一古松所在,原为福寿寺址。所存一碑额上,刻有“寿”字及蝙蝠。


---焦家岭村  沿王北公路老线西北行不远,见一土公路转西行往上,即焦岭村旧址。原有九泉山天仙圣母庙及戏楼。庙宇规模之大, 曾容下一个完全小学。沿土公路再往上行,约1公里到山口,山口北侧曾有古烽火台。过山口往西下行不远,即王平口村旧址;在圣寿庵遗址与玉河古道相会。穿村往西到王平口关城遗址,此路行程即到终点。


---王平口 王平口,古籍文献多有记载。金代章宗皇帝“常游之”, 在百花坨下住百花石床。元代设口驻军并建有巡检司,明代《宛署杂记》称之为“过山总路”。除关城、古桥外,至今还存有明前城墙数百米。关城西北百岩子古道亦可称悬空道,比石佛岭还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4-26 22:58 , Processed in 0.00673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