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京西古道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初探一以门头沟区三家店村...

2019-4-30 11:2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325| 评论: 0|原作者: admin

摘要: 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基金资助项目(编号:KM201510009009)·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5YJCZHl23)· 京西古道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初探一一以门头沟区三家店村为例 Study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Vil ...
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基金资助项目(编号:KM201510009009)·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5YJCZHl23)·


京西古道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初探一一以门头沟区三家店村为例
Study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long the Trail of West Beijing:A Case Study of Sanjiadian Village in Mentougou District


作者信息
潘明率,Pan Mingshua,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pmsaz@163.con3
郭佳,Guo Jia,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壕号1003-739X(2016)05-0137—05


【摘要】京西古道是北京传统历史文化的见证.其沿线传统村落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脉络。该文以京西古道第一村——三家店村为研究对象,探究该村落的存在价值与现状问题,从地域特色参与、居民参与、文化体系参与三个方面提取保护策略,进而提出在京西古道传统村落保护模式与更新的建议,保护和延续京西古道沿线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精髓,协调村民宜居与村落保护的矛盾,涵盖更为丰富的村落功能,为京西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京西古道传统村落保护模式
[Abstract]The trail 0f west Beijing is a witness 0f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which farmed uniqu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taking Sanjiadian village as an example,we analyzed the value and issues 0f village。S existenc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conservation.Then we extract protection strategies frOm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resident participation and cultural participation.We also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that traditional villages conservation and renewal should protect local culture pattern and coordinate villagers livable from village protection.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west Beijing tradition village conservation.
【Key words】Trail of west Beijing,Traditional village,Conservation pattern


1京西古道及三家店村概况


京西古道位位于:北京西山,形成年代久远,道路脉络纵横交错,体系庞大,沿线遍布众多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以古道文化为依托,在京西独特的文化模式下自成一体。


1.1京西古道


约2500万年前的第三纪晚期中新世构造运动(又称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了京西古道所在的官厅山峡,并在今三家店附近形成北京冲积扇平原。官厅山峡河谷成为人类最早进入西山的天然通道。历史时期京西古道修筑工程始于南北朝以前,有民修和官修。经过数次修整,由于西山巨大的煤炭储量成为了京城供煤之地,古道修建自元代起进入了繁盛时期,并逐渐成为了京城与西山之间颇具规模的商用大道。


京西古道包括古香道和古商道,道路交叠,繁复错综,主要分为妙峰山香道、西山大路、麻潭古道、芦潭古道及天津关古道,其中以“西山大路”为主干线,连接着贯通南北的的各条支线道路(图1)。西山大路分为北道、中道、南道,且以其北道为主干道。京西古道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所蕴涵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永定河流域文化交相辉映。


1.2古道第一村


三家店村位于门头沟区龙泉镇的永定河畔,成村于辽代以前,据传初始有三家客店而得名,村域面积4524亩(约302.8hm2)。村落分为东店、中店和西店三部分,面积约80万m2,共有6788户,人口1 5759人。作为京西古道主线的起
点,三家店是北京城沟通京西山区,远至河北、山西的交通枢纽。


三家店是明清京西重镇,不仅作为古商道和古香道的起点,也是永定河的出山口。三家店古渡口是西山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因而自古即是京西古道上的咽喉要塞(图2)。早在明朝的万历年间,这里因为运煤的需要,曾在河上架起过木板桥,对仓储物流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村落所处地是出西山后最早的平原地带,自然条件促成了村落形成煤运集散地。明清时期的三家店是京西古道上最为热闹繁盛的村落之一。


三家店至今仍然保存着较完整的明清建筑遗存与历史文脉遗迹,其村落的历史、艺术、社会文化价值具有较高的代
表性。


2村落历史价值


三家店村域面积辽阔,是连接京城和西山的门户,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有数条古道交汇于三家店。村中现存文物古迹众多,天利煤厂、龙王庙、白衣观音庵、关帝庙铁锚寺和山西会馆等都是村内保留完好的建筑(图3)。


2.1选址与格局


三家店村坐落于山水环抱的平坦腹地,南侧临水,其余三面环山,形成背山面水的优越格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村落
免受冬季西北风的侵蚀,同时接收夏季柔和的东南风,形成局部宜居的微气候。村落结构受周围山水影响,传统民居集中在村落南侧永定河沿岸,北侧山地民居稀少且多为新建。村落主体走势随永定河流向布置,村中主街与水系平行,一直延续到村口(图4)。建筑发展由南侧河岸开始,逐步向北侧延伸。


村落格局风貌保存完整,街巷格局呈鱼骨形排列(图5)。村内重要建筑均位于街道主要节点,等级制度明显,村内无
明显突兀的新建建筑打破村落格局。村内主街(即京西古道路径)两侧民居依旧保留当时沿街商铺特色,整体风貌统一。


2.2空间组织


三家店村由一条沿永定河分布的主街串联而成,街上分布着三家店现存主要古建筑与古树(图6)。传统民居均沿主街
两侧紧密排列,高度、风格统一,公共古建筑的主导地位明显,街巷交通空间狭窄,视觉导向力明确。主街上的民居进深大,不同于北京传统的民居四合院。随着村内人口的增多以及村落性质的改变,造成公共空间缺乏,而散落在主街上的这些古树树荫下及传统民居入口门道,成为了人们日常的交往活动空间。


2.3特色民居


村落建筑保存完善,传统民居内部建筑格局基本保留。三家店民居是北方传统四合院建筑,保存着明清年间所建的民居院落,这些民居群落大体都以长辈住宅为中心,子孙宅院通过旁门、跨院和巷道与其相互连通,形成一套由多座四合院组成的联合四合院建筑群体。


由于三家店的村落特色,沿街建筑多为古商道时期的驿站建筑,故在传统四合院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民居建筑一灰砖砌筑,门窗均为木质,多配以精美绝伦的雕饰。屋顶材料就地取材,运用附近山上的片状石材进行铺设,最后竖向覆盖灰瓦进行加固。建筑布局符合北京三合院、四合院形制,沿街的骆驼店多配以宽敞的大门道,以便进入车马,建筑进深较大,房屋众多。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村内历史悠久的殷家大院,民居位于门头沟区三家店中街73、75、77号,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有
各式门楼,精美的砖雕花纹,院落中部独特的砖雕屏门式门楼,保持着传统建筑中的居住功能与文化内涵,为京西民居突出代表(图7~8)。


2.4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家店村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太平鼓、高跷会、太极拳、小车会、传统灯会等,其中太平鼓已被市级文化部门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家店村的万禄同善高跷、地秧歌老会由郭连秀等人创建,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历经五代,传承至今,2013年被列为门头沟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万禄同善高跷秧歌老会具有典型浓厚的民俗性质,充分反图8殷家大院平面示意图映出百姓生活的兴趣和喜怒哀乐。


京西古道示意图



传统村落保护-三家店


传统村落保护-三家店


传统村落保护-三家店


传统村落保护-三家店

传统村落保护-三家店

传统村落保护-三家店

传统村落保护-三家店

传统村落保护-三家店




3村落保护现状


三家店村不同于传统京西村落,作为京西古道的第一站,三家店主街沿街民居均为骆驼店等驿站商业店铺,并逐渐影响着整个村落的社会文化及生活观念。因此,对村落居民的生活秩序、风土人情等人文环境的保护成为重要方面。


3.1村落保护模式


(1)政府组织保护


政府组织保护,主要是指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对村落进行保护。三家店村中传统民居由政府确定,对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民居进行“挂牌”保护(图9)。门头沟区政府自1998年确定保护建筑,2001年对保护单位实行挂牌,所有权依属于村民所有。村内公共建筑,如龙王庙等,均由政府挂牌后统一修缮,再进行封闭式管理(图10)。


(2)居民自发保护


三家店村现存的几十座传统民居建筑基本保留了居住功能。走在三家店主街上,依旧能够看到老人们坐在门槛上聊天,抑或老手艺师傅在自家门前做根雕的情景(图11)。由于当地居民的参与,父辈流传的技艺得以留存,地方文化有了内容,乡村生活被赋予了灵魂。直到如今传统村落并没有沉寂下去,反而焕发出乡土文明的独特风韵。


3.2保护现存问囊


(1)村落道路堵塞,劳动力流失,缺乏发展活力


村落只有一条主街,其他街道尺寸过于狭窄,且主街上支路较少,民居建筑进深较大,造成现状尽端路较多,交通不便利。三家店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流失,村落中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体,造成了村落自身发展的主体性残缺和古民居常规维护的缺失。


(2)用地规模制约,民居内部杂乱


政府对用地规模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的白发建设,但由于传统民居自身容量的限制,成为人口扩张的客观矛盾,三家店村也成为外地务工人员的聚集地。原有的四合院主体格局虽然未发生较大变化,但内部空间格局却相当紧凑,对原有传统民居格局带来了巨大破坏。


(3)挂牌单位未得到有效保护


挂牌有文保建筑的传统民居,政府并未收回民居产权,产权仍归居民所有,这就导致个人无力承担开发与修缮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以致出现结构老旧、墙体及门窗破损、屋顶塌陷及雕饰残缺等质量问题而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图12)。


4村落保护建议


传统村落民居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也是建筑文化、历史文化尤其是乡土文化的遗存地。村落不应仅作为纪念物供人们瞻仰,而是具有真实存在的生活场景,是活生生的历史存在。但面对目前商业及主导的开发模式,三家店村如何在维系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发展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结合京西古道上三家店村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结合古道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分级保护:构建文化体系,京西古道是一个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倡导居民参与,满足村民生活需要。


4.1结合古道特色。分级分步保护


三家店村民居的保护要以历史文化为前提。范围不应局限于民宅院落,而是能展现村落历史文化的整体环境。传统村落是由它全部的建筑类型及环境形成的有机整体,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反映着乡土环境中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生活,每一类建筑在这个系统中都有它独特的功能。三家店村历史上作为著名的古道驿站,结合古道及骆驼店的特点,将村落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筑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4.2构建文化体系。传承非遗文脉


京西古道包括永定河河谷天然廊道及水运道,商旅、军事及进香古道等,呈网状遍布于京西各地,但就遗存而言,门头沟最多。以此为基础,由三家店村为起点,可以把古道资源整合起来,古道沿线传统村落统一规划。对京西古道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逐步恢复沿线原有的客栈、茶棚、小酒馆、铁匠铺等设施,宣传展示古道文化,并作为游客休憩的场所。


此外,京西古道沿线许多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这些传统村落为节点,由古道进行串联,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脉络,进行旅游开发,增加全民的参与感与认同感。


4.3倡导居民参与。增强村落活力


三家店村的特殊之处在于所有传统民居中均居住着居民,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也是他们真实的生活。激发村落活力,最根本在于人的行为,因此要鼓励与激发村民参与,确保村民扮演积极的角色。当传统民居的文化模式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保持一致时,才能长久地维持认同感与持续的活力。三家店村居民的生活与村落的保护是休戚相关的,由于民居房屋产权大多归属个人,所以维护居民的主体地位将有助于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传统村落的保护应把居民的生活质量纳入思考范畴,既要保持他们的原有生活氛围,又要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而不是刻意开发以迎合旅游者。三家店村目前游客较少,以徒步爱好者为主,故村落可以开辟与村民生活和建筑历史相关的体验活动场所,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受,以达到提高经济与传播文化的双重目的。


结语


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言,古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然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加速了传统村落在不同程度上的破坏与改变。近年来,政策支持与学者呼吁,保护传统村落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保护不是一成不变的保留,村落的保护与其使用者的生活息息相关。三家店村落保护模式,注重考虑居民的生活方式,将生活质量与现代便利相结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西山文化体系整合,以达到激活村落发展活力之目的,使村落保护得以持续开展。


资料来源:
文中图片均为作者自绘或自摄。
参考文献
1北京市门头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门头沟区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2 阙维民.宋天颖.京西古道的遗产价值与保护规划建议中国园林。2012(3):84-88.
3陆严冰.基于历史文化环境研究建立京西古村落体系.北京规划建设,2014(1):72-79.
4王军,李岚.山西襄汾丁村古村落民居活态化保护模式研究.建筑与文化,2014(4):57-62.
5薛林平,吕灏冉,李加丽.北京门头沟区千军台传统村落研究.华中建筑,2015(6):181—186.
6 齐鸿浩蹄窝.历史的记忆——谈京西古道文化内涵.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2009



传统村落保护-三家店
传统村落保护-三家店
传统村落保护-三家店
传统村落保护-三家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3-28 16:23 , Processed in 0.0095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