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京西古道之石古岩(石佛岭)

2018-5-8 13: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07| 评论: 0

摘要: 京西古道重要村镇之石古岩(石佛岭)历史和现实详解。

马各庄向北到东石古岩村的古道因门板铁路的修建,已不见踪迹。 但从石古岩向西至石佛岭的一段古道,保存基本完好。


石古岩(音nie2)俗称大石古岩,又名东石古岩,古称石骨崖、石窟崖、 石窟窿村。《天府广记》和《明一统志》说:“在府西北一百一十里,上有石窟。”清康熙《宛平县志》说“在西北百十里,有石窟。”村东对面山上有汉代烟墩遗基,并于附近出土铁剑及箭镞等汉代兵器,可见这里早就是军事要地;明代又为黑石崖口所在地,与王平口、黑龙关、黄山店构成一道防线。穿村向西,再折向西北,古道原貌保存完好。途中过一深沟(桥子 沟,相传原称断龙沟),清同治十至十一年修复洪水冲断的桥涵仍在。桥外侧墙高约10米,底部过水涵洞高仅2米左右,砌石及填方量有百余方,足见工程巨大,但历经130余年,保存完整,亦证工程质量之高。由桥向西,即到石佛岭,古道修建于悬崖峭壁之上,路宽2~3米,北侧下方为门板铁路和永定河,石砌路基高约十余米,到河边还有三、四十米高,从路边护墙往下看,令人目眩,因此有人称之为“悬空古道”。再往西,有数米路段是将山体凿开了一个石槽修出来的,路面宽约2米,有不少蹄窝,地人称之为“石门”。过槽路西行近百米再折转向南,东侧峭壁上清晰地留有四方摩崖碑。1981年12月12日,门头沟区政府以“门政发[81]100号”文件宣布该处为第一批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摩崖碑四块并列,为明万历六年(1578年)刻竣。一块记述修路情况,三块记载捐资众善芳名。束腰座,高1.1米,宽1.1米,一碑高2.4米,三碑高3.5米。碑云:“王平乃圣朝之基,乃宛平之治□地,……石窟崖东两浑河暴流,南北两山峡隘,水凶山险,润陡沟深,……每经风雪,行人危于颠沛,滚坡坠崖殃于斯者多矣!有明安禅师以修桥补路,务使民间不致登徒之忧。历风霜而不倦,越二三载方蒙遂志。深涧跨以坚桥,悬崖横以坦路。千百行人臻余庆,十方檀信沐洪庥。”参与修路者有锦衣卫、司礼监、王平口巡检司官员,以及高僧、善众。可见此路原已有,但崎岖窄小; 路为官道,颇受重视。


石佛岭又名石窟山。《宛署杂记》称“石窟山,在县西九十里。山临浑河,壁立千仞,一径上通,仅可容足。俯视河水,最为险阻。有一石窟,名般若堂。”修路摩崖碑之记事碑碑额雕刻三尊石佛,此地故名石佛岭。有“天下十三省,冷不过石佛岭”之说。


石佛岭至王平村路段古道,因开山及修筑现代公路、铁路,已不见其迹。从采石场而下,有西石古岩村、色树坟村,两村相连,但各为行政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4-26 19:20 , Processed in 0.00620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