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京西古道之韭园

2018-5-8 13: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64| 评论: 0

摘要: 京西古道重要村镇之韭园村历史和现实详解

自三家店向西,经琉璃渠、水峪嘴,在牛角岭进人王平镇界,穿过桥耳涧、韭园、马各庄、石古岩、色树坟、王平村,在吕家坡村西进人原北岭乡界,经王平口、大寒岭、斋堂川可达房山、河北、山西等地;由三家店往东,连接北京城。


古道从牛角岭往西北方向下山,坡度不大,路面宽有丈余,路面墁石完整,散有蹄窝显现。至桥耳涧村不远处,路分为二,一路向西到东、西落坡。一路继续直行,经桥耳涧、韭园、东马各庄、石古岩、色树坟、王平村、吕家坡至王平口等地。略近一些。


桥耳涧,又名桥儿涧,当地人多称“巧(音)儿涧”。村中一沟,有石砌拱桥2座(村中及村西头各一座),村因桥得名。村距牛角岭约2里,古道从村纵穿。上村头有关帝庙,坐南朝北,俗称老爷庙,正殿3间,原有壁画;东房2间,已修复。院内有古银杏1株,临沟有古槐1株。关帝庙建于叫万历二十年(1592年)以前。 
韭园村古道自桥耳涧村西北过古桥后折向北(偏西)不远即进韭园村。《宛署杂记》和牛角岭《永远免夫交界碑》上,均无韭园村名,但《宛署杂记》有桃园村名,且距马各庄不远,尚未到石古岩,疑为韭园村原名。原来多山泉,果树颇多,可能在某时期种菜多,且以韭菜为主,故更名为韭园。村东原有娘娘庙(也有说为龙泉寺者),出土过瓷器。此村原来还有龙王庙、菩萨庙等,已复建。


落坡村,1962年分为东西两村,马、姜二姓为大户。村中有古代军事寨墙、碉楼、地道等遗迹,今村人称其为“大寨”,还有关帝庙。村中核桃、柿子、櫻桃、梨树等果树颇多。关于大寨、地道、碉楼的来历,有金代关押宋朝徽、钦二帝之地的传说,与石古岩村东汉代烽火台为同一军事体系的说法,山大王所建山寨之说,但“元末垒寨”之遗存的可能性最大。落坡古村及其生态环境,与元曲大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个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和意境吻合,且西落坡及南港村以马姓为主,故2008年建起“马致远故居”。村西有路通南港。南港村马兴寰参与乾隆四十二年(1788)申请免夫役之事,马怀印参与同治十一年(1872)重修西山大路后的立碑活动,马氏墓内以花为主的笔画是迄今为止在全区范围内发现的唯一的有清代壁画的古墓。


马各庄村原名马哥庄,后改称马各庄,由上、下两街发展为东、西两村,古道从韭园自东向西从马各庄村中穿过。盛产核桃、梨等果品和优质无烟煤等。东马各庄原有菩萨庙及皇姑寺,均已废毁。西马各庄原有温水峪庙,庙内有明代铁钟1 口,今存门头沟博物馆。据说,牛角岭杨八姐石像曾存西马各庄,抗日战争时期转存(或曰请)到大台村。东马各庄村内有古地道及马场,据析与落坡村“大寨”为同一体系或与明清马政养马匹有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4-24 15:16 , Processed in 0.00629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