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爱好者::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京西古道上的室外桃园--韭园村

2018-6-13 14:2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3| 评论: 0|原作者: p9032

摘要: 京西古道古村--韭园村详解
韭园村1.jpg

陈巧女 孙克勤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脍炙人口的词曲让多少远离家乡、四处奔波的旅人顿生思乡之情。相传它的作者、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的故乡就在京西王平镇的韭园村,他曲中描写故乡的“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在这里至今都能够找到。尽管对于马致远的故里,学术界还众说纷纭,但是王平镇韭园村的村民们都相信,这里就是马致远的故乡。

北京西部郊区特别是西部山区,人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物产资源丰富。京西之山统称西山,群山之中遍藏乌金。元、明以来,京城百万人家皆以石炭为薪,加之这里出产石材,琉璃的烧制更是闻名京城,于是,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来来回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区,再远至内蒙、山西的商旅道路。

京西古道以“西山大路”为主干线,连接着纵横南北的各条支线道路,其中的中道、南道、北道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壮观的京西古道在王平IZI汇集,被称为“过山总路”。王平古道是京西古道中最美丽、最丰富的一部分。远古烽烟、民族交往、宗教活动、筑城戍边以及古道、西风、瘦马等数不清的神奇故事散落或留存在古道两侧,构成了与大自然相和谐的人文景观,从中我们还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韭园村位于北京门头沟区王平镇境内的九龙山北麓、牛角岭西侧,由韭园、东落坡、西落坡、桥耳涧四个自然村组成,古道贯穿其中。韭园村不仅历史遗存丰富,名胜古迹众多,自然生态也保存完整,是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相互交融的典范之作。

自然生态

三面环山的韭园村地势高低错落,物产丰富,生物种类多样,生物的单位面积含量极高,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种树木种类繁多,可以称作多果基地。主要的果品树木有樱桃、大枣、核桃、京白梨、杏树等,可以说干鲜果品应有尽有,称得上“三季开花,四季有果”。良好的自然生态植被涵养了丰富的水源,村中处处泉水涌流,其中有名的就有饮水泉、上水泉、下水泉、樱桃泉、九龙泉等20余处。这些山泉汇成溪流,穿村而过。泉水清澈见底,

清冽甘甜。韭园村中空气清新,风景秀美,环境幽雅,古朴自然。在这里,你可以尽享一份大自然的美妙与清新,追求一份心境的恬淡与舒适。

牛角岭关城

据《宛署杂记》记载:牛角岭,在县西北七十里桥涧村。在牛角岭上有保存完好、气势磅礴的牛角岭关城,又名牛脚岭关城。它是西山大路自东向西第一隘口,城券仍存。明清时期为捕衙南乡与王平口巡检司分界处,也是西山古道上重要的收费关隘,今为妙峰山镇与王平镇分水岭。关城城门高6.2米,宽4.3米,深9.3米。关城东侧留有过往牲畜经年踏踩而成的蹄窝。城券西侧,存碑两通,均为重要史料文物。关城古道上的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蹄印蜿蜒东行直奔京城,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吸引人们去想象
那昔日的古朴画卷。

三义庙

在旧时代的村庄里,古庙有过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曾是人们求神拜佛的地方,在封建迷信统治人们思想的时代,它起到了束缚人们思想的作用;另一方面,村中古庙的数量与建筑质量,是一个村经济和文化的象征,也是这个村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古庙中的古建筑、塑像、壁画、彩绘、碑记等又是古文化的载体。韭园村中保存有众多古庙,其中坐落于桥耳涧上村头的三义庙,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前,庙中有正殿三间,壁画仍存,三国故事栩栩如生;东配殿两间,已残破。院内有古银杏1株,临沟有古槐1株。经过修缮,古庙现已焕然一新。

马致远故居

在韭园村中,散落着许多美丽而静谧的小石桥。在其中一座小桥流水旁有一处破旧的古建筑,这就是当地村民盛传的马致远故居。桥边竖立着一块标牌,上面记载着马致远的生平。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是历来所说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元曲《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代表作。走过石桥’,绕过影壁墙,穿过门洞,眼前是个满目荒凉的院落,院中杂草丛生,房屋很陈旧,久已无人居住了,只是门前的山泉还带着某种永恒的意味,静静地流淌着。萧瑟的景象竟和他词曲中的意境如此地吻合。依稀马蹄声碎,情境交融,幽幽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落难坡(大寨)

顺着韭园村中的石板路向前走,看到写着“落难坡(大寨)”的指示牌,穿过几1司村民的院落,眼前是一块菜地,沿着菜地的边缘走着,旁边是陡坡。在菜地的尽头,一堵三米多高的围墙挡在面前,墙上长满了杂草和青苔。从墙的缺口处望去,永定河干枯的河道、山脚下的铁路、远处的山峰,尽收眼底。据史料记载,这里叫落难坡,又称大寨,始建于金代。根据大寨所在的地势环境、建筑布局和风格可以证实:当时的大寨就是一所特殊的监狱。据传说,南宋时期落难的徽、钦二宗曾囚禁于此。史传所载的“坐井观天”说法,就是被囚禁于此的真实感受。

       
西落坡碉楼
       
在村中路边,穿过一户村民的院落,在两个院落中间耸立着一座碉楼,碉楼高约lO米,里面有3层。底层与地道相通,村民现在用来储存自家树上产的鸭梨、苹果。中层四周设有气眼。顶层为木结构,四周设有嘹望窗。这座碉楼建于金代中期,是古代军事的基本防御工事,主要作为观察、陈望和防守之用。该碉楼是古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村落历经沧桑后惟一完整保存下来的金代遗迹。
       
随着岁月的流逝,驼铃叮当的古道虽然早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景象,但是,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则愈显珍奇。掬一捧甘泉,撷一把野果,洗去城市的喧嚣和浮躁,漫步古道,听听脚步在石板上踏出的远古回声,你会依稀联想到古道悠悠、西风猎猎的远古情境以及商旅不断的古道盛况,当然还有古道沿边日进斗金的商铺,鳞次栉比,叫卖声此起彼伏。每日五、六干条赖以长途运输的驼、马浩荡而至,干磨万击,蹄窝遍布,而且时有拥堵,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昔日景象。
韭园村2.jpg
       
        蓝天白云,草长莺飞,浓荫半遮,碧波荷叶,小桥流水,青砖灰瓦,老妇人在古屋间笑看稚童嬉戏,老黄牛静卧在闲置的碉楼前,树荫下坐着纳凉的人们,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地清幽静谧,仿佛从未被世俗所打扰。“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当年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生活,仿佛在京西古道上的韭园村里找到了一个最好的注解。


《北京档案)2005年第11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西古道--前世今生 ( 浙ICP备17060297号 )

GMT+8, 2024-4-26 13:33 , Processed in 0.0091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